第十四回:杨乃庚趣讲三大殿 建福宫夜焚无名火-第3/3页
建福宫大火,让溥仪痛彻心扉,遂下了狠心,不再听其父醇亲王的劝阻,将宫内上千名太监、宫女全部撤裁,立即出宫。只剩下三位太妃,溥仪帝后、淑妃等所在的五个宫殿不到100名宫人,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太监时代终于在这一时刻基本宣告完结。
建福宫大火事件加重了社会各界对小朝廷护宝能力的质疑,火灾后的次日,《京报》即刊登了一篇措辞极为激烈的文章。
文章说:“自清帝退位之日起,一切主权已移于民国,则今番千万以上之损失,实民国国家所有之财产也。非但物质上横遭暴殄,而与历史有关之古物尽付一炬,则尤为堪痛也。因清室不肯遽行迁让之故,使民国所应保存者皆葬送于咸阳焦土之中,其责任应谁负之?此岂可以勿问哉。宜速将溥仪及其家族为适当之处置,以杜将来祸源,而正中外观听”。
《民国日报》也发表一篇文章,很能代表当时民众之心声:“大火可悲地提醒我们,建立国立美术博物馆,已保存展示国家艺术瑰宝,是当务之急”。
如同当初热河避暑山庄盗宝案引发古物陈列所建立一样,建福宫大火又一次引发社会舆论,这是一次有关国宝保护的大讨论:建福宫烧掉的是中华国宝,不仅是清朝的,还有历朝历代的,是不可再生的文明国粹。这些国宝不仅仅是皇家的,更是中华五族民族的。
清帝一统天下时,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说明清帝在位亦无能力保护国宝;如今清帝逊位,在紫禁城禁宫之内,又火烧了建福宫,说明清帝不在位更无能力保管国宝。加之,拍卖、抵押、小偷小摸流失在外的,真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怎么办?社会各界大都认为故宫文物应当收归国家所有,学习欧美,建立国立博物馆,让中华文明的载体有个安全、合适的归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