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杨乃庚趣讲三大殿 建福宫夜焚无名火-第2/3页
1919年10月29日,古物陈列所接待了日本贵族院议长德川公爵游览文华、武英、太和等殿。杨乃庚则从徐福东渡开讲,中间是唐代遣唐使、鉴真东渡,一直说到孙中山等旅日民国人物,再回到书画与典籍中的记载。日本仪长说:“汉唐以来,中华一直是日本的老师。现在中国在日本的古物,一直被称作唐物。只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社会改良的迅速,你们中国的戊戌变法开始向日本学习了。这也许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吧”。杨乃庚回敬道:“中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句新文化运动的词,叫以夷制夷”。说得德川公爵一时无言以对。
这些临时参观和特殊活动为三大殿的正式开放作了铺垫。
因为陈列所开放的面积越来越大,已接任治格所长之位的杨乃庚担心仅靠紫禁城警卫队的力量还不够,于是要求陈列所年轻的同仁要每晚三四人一组,轮流值夜班。
1923年6月夏天,紫禁城御花园的知了,高一声、低一声不知疲倦地叫着。
整个白天,未见什么异样。
26日夜晚,古物陈列所值班的所员等看见武安殿正北方向,一片火光冲天,巡视后发现,不是外朝的陈列所造办处起火,而是内廷方向。于是几个人急忙从西华门出宫,顺着外宫墙向内廷飞奔而去。
烈焰滚滚,火是从紫禁城内廷的西北角烧起来的,待陈列所的几个值班人员冲出西华门跑到神武门前,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皇城根的百姓,也有前来救火的附近东交民巷、北京饭店的洋人。过一会儿,东交民巷意大利使馆的救火车也来了,但一时半会进不了宫门,因为外人进宫,按规矩要内务府大臣报告皇上才行。
待救火车从侧门进宫后,听宫人说这火是从建福宫花园着起来的,是德日新殿先起的火,但火势太大,铜缸之内的储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会儿救火车里的水也用光了竟没有地方取水,救火车只好再出神武门接管子到筒子河抽水,如此几出几进,火势仍难以控制,很快由静怡轩烧到延春阁,以至周围的宫殿一起化成火海。花园内数百年的参天松柏也付之一炬。大火直至次日中午才灭,建福宫此时已是一片瓦砾,成了楚人一炬的阿房宫。
许多见义勇为进宫救火的平民百姓,此时也是平生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深居宫禁的皇上,忙着叩头请安,口呼万岁爷。溥仪请大家免礼,说:“都民国了,不讲这些老礼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请坐”!并吩咐御膳房准备点心,并亲自给每个人发放。患难见真情,果然如此,逊帝受难,也概莫能外。
此次建福宫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和大量珍贵收藏,延寿阁里收藏的全部古物,以及广生楼的全部藏文大藏经,吉云楼、凝辉楼的数千件大小金佛与金质法器等都没能幸免于难。
事后,内务府给溥仪报来了一本火灾损失糊涂账,仅里面就开列了:
烧毁了金佛2665尊、大小金塔数十尊、房屋120间、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
溥仪结婚时所收的全部礼品,也都在大火中化为乌有。其具体数量,已经成为不解之谜。有多少没有记录的国宝葬身火海,永远没有人知道。事后内务府对社会有偿公开拍卖清理建福宫废墟残土,中标的金店仅从火场废墟里捡出的熔结金块就达17000多两。这属于物质不灭的,灰飞烟灭有多少?只有天晓得!
关于失火原因。
民国官方的说法是建福宫建筑群内设有紫禁城的电线变压器,日久失修,疏于管理,漏电所致。
溥仪不认同这种结论。他认定是太监宫人放的火,这些人因对宫中裁员不满,积怨在心,监守自盗,然后放火灭迹。宫人一炬,可怜焦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