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官宦-第2/3页
闻听此言,邱崇辉却不以为然,不屑地回道:“哦,我当是何故呢?原来,竟是此事。兄长权且宽心,不过加派区区赋税而已,当得了什么?再说,自从这忻州归我燕国治下以来,沐浴王化,已有十余年未见有贱民胆敢起事了。”
“大人所言在理,可今日之形势已与往日不同,长此以往难免会生出事端来,切不可大意啊。正所谓,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下官平日里若是无事,常会往乡里走动,所见所闻,不由得感叹民生之艰难。而我三山在整个忻州算是大县了,我县都如此,其他地方只怕情况更糟。如今,各县秋税都未征收完成,以下官之见,县令大人和刺史大人有师徒情分,关系非比寻常。若能建言之,由刺史大人上书朝廷,使加派的赋税减免一二,如此即可暂缓民生之苦以防祸端,大人您也是功德一件呐!”严槐再次劝道。
“哼!那些卫人也配称百姓?不过是一群贱民而已,也值得如此兴师动众?此事兄长切莫再提!”
“大人,这............”
许是见严槐在此事上纠缠不休,再加上刚才言语上有些措辞激烈,心中难免觉得不妥,故而思考片刻后叹气道:“嗨!兄长,你我之间相交莫逆,此事当中另有隐情,我今日索性就透露一二。但是,我与兄长所言,切不可让旁人晓了去。”
“大人请说,下官心中有数。”严槐保证道。
“其实,朝廷本欲把此次我忻州加派的赋税,由四州均摊,是刺史大人上书朝廷,表示我忻州愿意一力承担,朝廷这才改变了主意。此为,一则可以为陛下、为朝廷分忧,助我军顺利战胜卫军;二则可减免粮草一路押运所造成的损耗。三则嘛,兄长你也知道,我等在地方为官,都是一任三年,任满必须离开。而且任内也要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最后根据吏部考语决定升迁、专任或降职、罢官,而刺史大人他也不例外啊!”说着说着,邱崇辉情绪愈发激动,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刺史大人在我忻州刺史位已有三年,这三年里吏部考评两年上上,一年上中,可谓是功勋卓著。以刺史大人的政绩,此次卸任之后必定入京,但所任何职还无定论。据传,陛下明年有意增补内阁阁员,刺史大人可谓是正好赶上了,如此次差事办的顺利,陛下满意,未必不能一步登天呐!现在,刺史大人是一门心思扑在了此次秋税征收上。如此情形,我怎好建言?”
严槐得知此中内情竟是如此,不由得有些怅然若失,良久方道:“即是如此,倒是下官莽撞,思虑不周了。”
“哎~兄长不知其中内情,倒也不怪。如今,你我二人最重要的,便是把秋税征收这一差事按时按量地办好它,不说什么增光添彩,也万万不能在这一关键时刻拖刺史大人的后腿不是?还有,兄长放心,明年刺史大人入京,而我也会升入刺史府衙门,至于这三山县县令一职,到时恐怕就要托付给兄长了。”邱崇辉得意地笑道。
这下,严槐也激动了起来,“此事当真?!大人是不是已经..........”
邱崇辉打断了严槐的话,神秘莫测地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本欲晚些时日再告知兄长,但方才话赶话,索性就一并说了,兄长只需静候佳音便是。”
严槐清楚,邱崇辉应是从刺史府得到了什么消息,说不得还暗中帮了自己一把,所言之事也定是**不离十了。
一想到宦海沉浮多年、仕途始终不顺的自己,终于要坐上县令的位子了,一时间竟有种拨开云雾见得光明的感觉,情绪激动之下,倒真落了两滴眼泪。
此时的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减免赋税,唯有满心的欢喜。
“有些事大人虽未明说,但下官心中清楚,所谓大恩不言谢,日后大人但有所用,下官必定鼎力相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