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张家-第3/4页



    轻咳两声,张芝连忙上前抚顺张奂呼吸,接着又同张奉一道将张奂扶靠坐起来。

    目光在张奉身上打量良久,张奂才又道,“听闻你出自中宫又不愿与宦官为伍?”

    “回张公,眼下宦官势气太盛,长此下去必有祸患,奉虽出自中宫,还是当早避之为好。”

    “原来你也只是趋利避害而已。”

    “君子处事,若只知愚昧耿直,不通明哲保身,又谈何长久抱负。”

    听到这番话,张奂再次抬眼打量了下张奉,哂笑道,“你莫不是在暗讽我吧?”

    “非也!”身体稍歉,张奉朗声依旧,“张公处世,方为人生大道,此等道理想来也是张公与长久兵战中领悟。与敌为战,当审时度势,能战则战,不能则避,待其势弱,一击必中!”

    再度认真审视张奉,张奂饶有兴致,“你倒是深谙兵法精髓,难怪你能抓住曹汉丰疏漏,联合其余中常侍,一举将他掀翻。原本那老家伙说你,有恒心又有眼观,我还不信。如今看来,你倒着实有些机敏。”

    “不敢当机敏,不过用兵与民而已。只有团结一切可用的力量,才能有效击破敌人。”这些教员的经典名句,张奉同样感悟极深。

    眸光渐亮,张奂想了想,也不由点头,“初从军时,我还知借力,后来却渐渐忘记。若是当年能团结众武将,又何必会受制与宦官和士林。”

    这也是后来张奂回乡闲赋时,他以前的麾下一名旧吏的行事,让他明白的道理。而那陇西豪右,也正在一步步完成他的计划,团结西凉羌人及一切力量为自己所用。

    而张奉此时还并不知道他想的这名旧吏,名叫董卓!

    “事在人为,时势造英雄,时势若不足以支持,张公当年即便如此操作,恐怕也不得功成。且反而会遭宦官反噬,为天下所弃,‘凉州三明’的称呼又如何会有。”

    轻轻一笑,张奉的夸奖,张奂很是受用,直到现在,他还是觉得当初自己能急流勇退是极为明智的。看看后来的段颖便知道,和王甫一道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若是你,处于当时老夫的位置又当如何应对?”

    也不清楚张奂是怎么想的,此时倒是开始考教起张奉来,不过张奉到是来者不拒,稍微沉吟后便道,“彼时诛杀窦武、陈藩大势已成,天下权柄归于何人?”

    “国家!”不待张奂回答,张奉直接道,“事已至此,那时势便是国家,仿桓帝旧例,诛杀权臣、党人领袖之帝王壮举,而张公只不过为其手中刀耳。天子年少勤政,乃大汉龙兴之像。便是士林再多言语又能如何?且彼时边乱不止,除将军何人可荡平寇患?”

    “然后呢?”眉目微拧,张奂盯着张奉。

    “而后,便是将军奉陛下之命,领天下兵马,将勇猛之士,讨四方不臣寇患。九州虽大,待尽传将军神威时,还有何人可与将军争峰?”

    “此为何谋?”听到张奉这种与张奂选择完全不同的路,张芝也是错愕,他虽擅长书法,但受张奂熏陶也是文武兼备的全才,此刻不由发问。

    “借势!”沉默片刻,张奂冷声。

    点点头,张奉并没有否认,而是直视张奂,“不错,正是借势,借着天下之大势,借国家初登大位之大势。如此大势,何人可挡?”

    的确如张奉所言,这种势若借成了自然是无人可当。甚至,他或许会成为超越卫霍,不以外戚而位列大将军的古来第一人。

    然而,这份借势的背后,却会赫然刻上另一个名字--权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