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西进,路遇彭越-第2/2页



    杀人立威,有点孙武演兵的意思,彭越这一举动,使得众土匪个个畏服,以后再也不敢再轻视彭越的命令。就这样彭越带着这伙人攻城略地,队伍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昌邑地面上的一直重要力量。

    话说彭越听说刘邦带着大队人马进攻昌邑,立刻率领自己的人马前来支援。他为什么会主动前来协助刘邦呢?原因就是彭越觉得自己是野路子出身,没有什么靠山,要想继续发展必须找个名头大的实力强靠山才行,而刘邦就很符合他的要求,想必这个楚国武安侯刘邦是正规军,势力肯定很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彭越就自己上门了。

    其实刘邦这个吊毛除了名头能唬人之外。别的也没什么资本可以吹的了。他奉命西征得时候。熊心只是象征性的分给他几个人,几条枪,完全是把他当诱饵用的,没想着让他能起多大的作用。聊胜于无罢了。

    彭越见了刘邦,有点小失落,失落的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刘邦没有他想象的英雄气概,反而有点地痞般的猥琐,第二,刘邦的人马和自己半斤八两,就是强也强不到哪里去。但是既然来了,多少应该帮点忙,投靠不成仁义在嘛。

    当然,刘邦此时肯定不知道彭越这点小心思,而是热情的拉着他一起攻打昌邑县城。结果不是太理想,两路人马合力也没攻下来,反而折损了不少人马。

    彭越一看昌邑都没能拿得下来,就感觉跟着刘邦混,实在是没前途,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刘邦,向巨野而去(山东巨野县)。

    刘邦呢,没有打下昌邑,心里很不甘心,决定再整一次。于是他跑到栗县(河南夏邑)淘到了四千多人,又请了魏国的一支人马前来助阵,这一下,刘邦手里聚集了上万人马,于是他兴冲冲的再打昌邑,也不知道当时谁守昌邑,使得刘邦二次败北。

    眼见这个小县城两次都没到手,刘邦觉得我不能再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就转移了进攻方向,奔高阳(河南杞县)而去。

    其实,刘邦这个人很灵活,不会一条道走到黑,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一路上,他坚持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很有游击战的意思,我们翻看史书上记录刘邦西进的路线图就会发现,他所率领的队伍,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飘忽不定。这些都是刘邦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决不一条道走到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