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重掌兵权



    说完了赵国的故事,现在我们再回头说说由宋义率领的援赵楚军,自从宋义让楚军在安阳扎下营寨之后已经一个对月了,迟迟不见宋义下命令继续进军,全军上下都很疑惑:我们的主帅这是要搞哪样,总不会一直在这个鬼地方待着不动吧!这样的声音很多,肯定也传进了宋义的耳朵里了,可奇怪的是宋义好像熟视无睹一般,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行动。依然悠闲地欣赏殷商故都那美丽的风景。

    主帅不急,可下面的将领很是急,项羽就是他们中间的代表,此时在自己的军帐内,项羽忍不住发起了牢骚:“我当初要西进,你们不允许,要我北上。现如今北上了,宋义这个耍嘴皮子的却把大军停在这个地方,打又不打,退又不退,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是想看着赵王被秦军俘虏吗?”

    实在忍受不了的项羽不顾手下人的阻拦,气冲冲的去找宋义理论,一进中军打仗,看到宋义懒洋洋的歪坐在太师椅上,项羽气不打一处来,开口说道:“将军,秦军现在把赵王围在巨鹿城,我们奉怀王之命来救援,我们应该迅速行动,与赵王里外夹击秦军,我军必然取胜,将军战机可是稍纵即逝啊,你怎么能让大军停在这里这么久而遗失战机呢?”

    宋义听着项羽满是质问的话,心里充满了不屑,暗自撇了撇嘴,但临说话时却换了一副很温柔的口气说:“贤侄啊,你所言差矣,我给你打个比方吧,你知道牛虻吗,这个东西能把老牛整的不胜其烦,可是他却偏偏拿虱子没有办法。此时的秦国好比牛虻,赵国好比虱子,秦国想一口把赵国吞下去,哪有那么容易啊!而我之所以在安阳这个地方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待时机,什么时机呢?”宋义从座椅上站起来,踱着步,接着又说道:“如果秦国战胜了赵国,必然损兵折将,兵士疲乏,我就趁着他疲累之时,以逸待劳打过去,消灭秦军:如果秦军败了,那就更妙了。”我直接与赵军合兵一处,引军西征,灭了秦朝。你说说的我的计策很妙吧,对我们楚军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贤侄啊,要说冲锋陷阵我肯定不如你,但如果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你是赶不上我的。以后这仗怎么打,你听我的便是了。

    跟项羽客客气气的说完,宋义扭头阴沉着天对身边的护卫亲兵说:“去,传本帅的命令,今后凡是有对将士凶猛如虎,对上司违逆如羊,对财物贪婪如狼,不听从指挥者,斩。”

    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宋义后边对亲兵说的话明显就是说给项羽听的,因为项羽这个人做为一名武将,有武将的通病,脾气暴躁,对下属稍微不顺意非打即骂,而且自从宋义掌军以来,一直对宋义多有不满,这宋义都有所耳闻。所以借这个档口,宋义指桑骂槐,以泄心中怒气。

    项羽也知道这些话是让他听的,奈何此时人在屋檐下,所以只能暂时忍耐下来,

    一番话让项羽怏怏不乐的离开了中军大涨,宋义很开心,可算出了口气,打压了项家军的嚣张气焰。就在这个时候,齐国的田荣给宋义来了一封信,请求宋义让他儿子宋襄到齐国任国相,这明显是田荣讨好宋义这个楚国的二把手,修复项梁活着时齐楚不友好的关系,宋义看了田荣的信,心里乐开了花,不管他田荣出于什么目的,这事对他宋家绝对是好事一桩。于是宋义立刻亲自为儿子送行,一直送到今天的山东境内差不多四百里才折回,就差和他儿子一块上任了。

    前文提到,安阳距离巨鹿很近,满打满算才四百多里地,而宋义这货送他儿子居然也送了差不多的距离,你一个一军主帅不顾大军安危,跑去送自己的儿子,实在是很过分。而且当时正值深秋,楚军粮草供应不畅,将士们又冷又饿,宋义不顾及大多数士兵还为他的儿子大摆践行酒,这些行为让士兵对这个主帅心生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