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餘曾经的一对好基友



    再说说赵王歇这边,身处包围圈中的他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城破身死的风险,这让他如坐针毡,茶饭不思。巨鹿城外,王离的二十万大军正在日夜不停的发动攻击。城内的守军在大将张耳的指挥下拼命抵抗,摇摇欲坠的巨鹿城在誓死抵抗下一次次逃过了自己的生死劫。

    大将张耳是赵王歇很信任的将军之一,由于时刻紧绷自己的神经居中调度,已经连续几个昼夜没有休息了,此时他面容憔悴,眼睛里已经布满了血丝。站在城墙上看着眼前厮杀的场面,他明白巨鹿城在这样的攻击下是不会坚持很久的,他发愁的来回踱着步,突然张耳回过头对跟在自己身边的亲兵正色道:“你再去面见陈餘,务必让他看在兄弟的情分上驰援巨鹿城。”“诺,”亲兵答应了一生扭头走了,看着亲兵远去的身影,张耳陷入了沉思。

    话说这边亲兵拼死突出了重围,见到了陈餘,可再一次的又被打发回去了,陈餘已经记不得这是他第几次拒绝张耳了,可张耳仍孜孜以求的派人来。是的,他们的确是好兄弟,按理说不能见死不救。可是仅拼他手中那几万人马,这不是以卵击石吗?陈餘很气愤:“张耳啊,咱们可是兄弟啊,我去了也是飞蛾扑火,你清楚我的实力,还让我去送死。还是兄弟吗?”

    说实话,曾经的张耳和陈餘的确是一对好基友。两人都是魏国大梁人,张耳曾经做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信陵君魏无忌我们都知道战国四公子之一,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名。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就是他所为。在春秋战国时代,有权优势的达官贵人总喜欢招揽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成为自己的门客,所谓门客就是为这些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张耳能成为魏无忌的门客足见他是有很大的本事的一个人。

    但是,张耳做为门客并没有善始善终,因为犯了罪,离开了魏无忌,从大梁逃到了外黄(河南民权)隐姓埋名定居了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娶了外黄一个富商的女儿,并在老岳父的资助下成了外黄的一把手——外黄令。成了官的张耳,混得相当可以,想成为他门客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刘邦当年也从江苏跑到河南民权来瞻仰张耳的风采,可见张耳混得多么风生水起。

    再来说一说陈餘这个人,他呢比张耳要小几岁,从小便才华横溢,名声在外,他听说外黄出了张耳这个大名人,就慕名前来投奔,两人相见如故,相谈甚欢,陈餘很仰慕张耳,两个人处久了,更觉得彼此臭味相投,于是结为了异姓兄弟。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25年,这一年魏国被秦始皇的大将王贲所灭,魏国一亡,张耳与陈餘的安稳日子也到了头,秦始皇听闻两人的大名,就贴出悬赏告示捉拿两人,无奈之下,两人离开了根据地外黄,改名换姓的逃到了陈县(出镜率很高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他两人还竟然还当上了县里的小吏。可见当时没有什么户籍管理之类的,要不他俩还敢加入当官的队伍,那是在找死。

    从225年逃到陈县到209年陈胜起义,张耳和陈餘一共在这个地方待了了14年,陈胜占据陈县之后,两个人也脱下身上的官服恢复本来的名字加入了反秦队伍的怀抱,大楚王陈胜曾经在海捕文书上见过两人的名字,当即留用他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耳陈餘劝陈胜立楚王的后裔为王,可是陈胜不听,而是自立为王,可以说这是陈胜重大的政治性失误。

    张耳和陈餘见陈胜不是善于纳谏的主,断定此人难成大事,于是决定外出避祸,谋求自己的出路。两人来到陈胜面前进言道:“大王,如今秦朝的势力还很大,如果单单只有我们一支队伍,秦国就会集中力量对付我们,如果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人,将会大大分散秦军的注意力,那我们承受的的压力会变减弱很多,而成功的几率也会变大,我们两人愿意为大王分担这份责任,请你拨给我们一路人马,到赵国故地去发展壮大我们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