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你们呐,naive!
等这些事情搞定,王多馀开展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排菽离等人,对大熊氏村子中的“资源”和“资产”进行盘点。
经统计,主要情况如下:
“不动产”方面,拥有各式原生态有味道的地穴式茅屋510栋。
工具方面,拥有骨制耒、耜、铲等各式质量堪忧的农具220套。
日常生活用品方面,制作粗糙的陶制锅碗瓢盆900多套。
武器方面,设计落后的木胎、竹胎弓36把;粗糙的骨箭、石箭600支;绑着石片的木矛28柄;盘出爆浆的竹矛45柄;盘得溜光水滑的骨制匕首23把;无法造成有效伤害的飞镖17支。
穿着方面,质量极差连擦屁股都够呛的麻布4件,总计大约5米长;充满跳蚤、臭虫和不明微生物的兽皮28件;数量众多的草皮裙500多件;穿两天就破的草鞋200多双。
场地设施方面,有用于制作陶器的简陋火窑2个;制作麻布的原始纺织“车间”1处。
这些“家底”被写成了一份长达五页的报告,王多馀看着这些“丰硕”的“成果”,欲哭无泪、哭笑不得。
这些破玩意,完全就是垃圾啊。
唯一算得上有用的,也就是这些憨憨的劳动力。
毕竟,有人就好办——哪怕这些人全都是胎教肄业,只要是智人,总会成长进步的。
比如,现在他们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逐步消除了忐忑和扭捏的心态。
王多馀为什么会对这些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因为他在21世纪就养成了喜欢观察、揣摩他人的心思的习惯,具体而言,就是喜欢结合一个人、一件事的背景,观察他人的心态、动机、性格、能力和人品。
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很快发现,熊十三和熊雉虽然投靠他比较“早”,但这两个人一看就是小角色,在族中的威信既不高,也没什么地位,对于王多馀而言,唯一的优点就是表忠心的带头作用起的比较好;倒是其中的一些人,例如熊仓、熊微、熊有鸡等人,虽然是后来投靠,但比较积极。最关键的一点,他们三个在族中的威望看起来要比熊十三和熊雉俩人高一些,组织领导力也有一套。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新成立的“督察处”的功劳。苜春这个小机灵鬼和熊雉这个喜欢“八卦”的大熊氏男人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并随时汇报“拯救派”们的最新思想动态。
说白了,就是打小报告。
比如,熊雉就曾跟王多馀偷偷汇报说,目前有些人比较担心大神冲冠一怒弄死他们,也有人担心王多馀在这里呆不长,还有人心里有一种负罪感。
当然,这些并不是熊雉的原话,他可没这个概括水平。
王多馀从熊雉七零八碎、鸡毛蒜皮的小报告中,敏锐地总结出上古人当前的思想状态,主要是这些“拯救派”还有些疑虑和不安。
具体而言,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是他们怕王多馀这个新的领导者,毕竟他是那种能够大变活人而且还能安然艹之的狠人(这件事除了王多馀和几个少年外,其他大熊氏族人全都知道);
二是这些投靠者不知道王总他老人家能在这里呆多久,倘若呆了一年半载就拍拍屁股走人,那他们不是白投靠了吗?将来谁会再庇护他们?
三是一部分人心底里还是认为山上的部族才是“正统”,自己作为“叛逆者”的心理愧疚依旧存在。
总而言之,这些扭扭捏捏半推半就的心态完全是事出有因——毕竟思想上的弯道超车还得需要些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