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营地建设-第2/2页
接下来,他先是把土台西侧一处地方进一步平整,在地上撒上干净的细沙和鹅卵石,划出一条长方形,顺着轮廓挖了一圈沟。
插上几根木头作为支柱,再把竹子紧密地插到沟中,作为墙壁。
他手中的现代木工工具是全套的,利用这些“神器”,很快,就用木头和竹子搭建了一栋40平米的阁楼。
阁楼分两层,一层是客厅和厨房兼储藏间,二层是卧室,中间有竹梯,一层二层之间是竹制的地面。
每层楼都开了四扇窗户,窗户同样是竹制的。王多馀从车内找到一些透明塑料布和网纱,覆盖在窗户上,保证透光和防风。
接着,他从附近薅来一堆干燥的茅草,铺在屋顶上,用竹片、藤蔓将茅草和屋顶捆绑结实。
如此一来,基本上就不怕风雨了。
这还不算完,这距离精致的生活还很远。
王多馀接着砍伐了一些木头,用锛、凿、斧、锯制作了一批木板,用火将其中的水分烤干后,铺在阁楼里作为地板。
嗯,虽然原生态,但还算舒服。
在制作木板的同时,他还用木头、竹子制作了一张木床,用榫卯结构连接,放在阁楼上。除了躺在上面嘎吱嘎吱响之外,没什么大的毛病。
房子、地板、木床打造好了,接着就是生活用具和用品。
王多馀准备建两个厨房,一个在阁楼的一楼屋内,一个放在屋外。天气暖和或者不下雨时在屋外,天冷了或者下雨时在屋内。
屋外的厨房相对比较简单,他从河边搬来一些石头,和了些泥,挖了几个坑,垒成了灶,然后在上面建造了一个雨棚。
屋内的稍微麻烦点,因为需要考虑油烟和通风的问题。不过,土办法也算是办法,他用竹筒、泥巴制造成一个烟筒,伸向屋外。
厨房建完后就轮到厕所,他在营地的东北角挖了个大坑,支上结实的木板,用竹子和茅草支了个架子,一间原始厕所就有了——当然没有抽水马桶。
大坑用于储存粪便,这玩意可是好东西,王多馀准备将来用它们攀登农业技术高峰用。
等厨房和厕所完工后,他用木头、竹子和藤条做了个100升左右的水桶,在漏了几次水并做出了补救后,这玩意终于能起到储水的作用了。
又把一些竹子的中间打通,做成了水管,接到水桶上,竹子的尽头拿块布条堵住,用的时候拿开——这也算是原始的开关了。
有了接水的地方,就方便建造洗澡间了。这也不复杂,接着用竹子、木头、石头建造就是,他用木桶、竹子和拆快递得到的塑料软管弄了个淋浴装置。
考虑到休闲的问题,他又在营地中央支起一个吊床。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段时间王多馀什么也没干,就在叮叮当当地建造营地。
经过辛苦的劳作,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月时间,基本上一个初具规模的后现代波普主义原始格调农家乐就完成了。
工程的最后一天,王多馀找了一根最长的竹子,挑起一面破布,插在屋子的顶端。
破布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四个大字——
替天行道!
春风刮过,这杆“大旗”呼哧啦嚓地在空中嘚瑟地飘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