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营地建设



    王多馀规划了一下,划出了简易的营地的大致轮廓——其实就是以小货车为中心的一个正方形,这已经超出了原有的一圈圆形木头的范围,面积大致算是600平米。

    可怜这个大熊氏全族打造出来的祖祖辈辈用来祭祀的场所就这么被王多馀“征用”了。

    先是花了半天的时间把货车(祭台)周围的杂草、乱石清理了下,平整了地面。

    然后,准备建造围墙。

    建材方面,砖石自然是没有的,水泥也没有。

    木头也不合适,考虑到自己只是一个人,大树即使锯断了自己一人也根本无法扛动。

    那只有另外一种植物了。

    王多馀盯着眼前的竹林抽了一根烟,决定把罪恶的双手伸向它们。

    挥动油锯,碗口粗的竹子应声倒地,不一会儿功夫,原本郁郁葱葱的竹林就倒下了一大片。

    斩除竹子上的枝枝蔓蔓,将竹子锯成两米五长的竹竿。

    主要建材备好后,他绕着营地的轮廓,用锄头、铁锹挖出一条正方形的沟,沟深0.5米。

    用石子、黏土、沙子配上水,混合成原始的“混凝土”。

    从附近树林中收集了一大堆藤蔓,晒干后进行处理,拧成绳子。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原本祭祀用的二十根木头一个个都挖出来,沿着营地的周长等比例插到沟里——这些木头将作为竹制围墙的主干支撑。

    随后,将准备好的竹竿沿着营地轮廓插进去沟里,竹竿之间紧密排列,再用藤蔓绳子捆扎紧实。

    等这一切准备就绪,便用“混凝土”填平、压实。

    当然,他在预先留好的缺口处还建了个大门,门也是竹子制成。

    这项工程十分“浩大”,王多馀足足干了四天。

    四天后,竹墙建成,王多馀拍拍手,点上一根烟,吐槽道:

    “这不就是农家乐嘛!”

    在围墙基本形成后,考虑到防御野兽和上古人突袭的需要,他觉得,还需要在竹墙外挖一圈“护城河”。

    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有点耗费体力——还是挖沟。

    花了三天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用在围墙外边挖了一圈1米深、半米宽的壕沟,并在大门位置建造了一座小型桥梁。

    在这期间他没出去打猎,日常饮食全靠货车内的物资,顿顿吃方便面,吃得他都快吐了。

    壕沟形成后,王多馀觉得还不保险,于是锯出一些竹子,削成尖尖的竹矛,把尖锐的头部放在篝火上熏烤硬化之后,将这些竹矛密密麻麻地插在围墙下,斜指向外,形成拒马。

    壕沟内,又挖了一些陷阱。

    为了进一步扩大警戒范围,他在营地外做了几个陷阱,又用易拉罐做了预警的机关,这样,猛兽和草皮裙一旦来袭就能发出预警。

    等这一切就绪,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从外观看去,整个营地最关键的防御工事初步成型。

    接下来,就是营地内部的建设了。

    首先是建造自己睡觉休息用的空间,由于货车依然停留在土台上,动弹不得,再加上驾驶室地方狭小,不宜长久居住。

    货车车厢作为仓库,装的全都是关键物资,也不适合日常居住。

    那就只有建造房屋了。

    老办法,还是用竹子。他之前收集的竹子还有很多,这些天经过晾晒,竹子中的水分已经基本蒸发,所以,建材并不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