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猛龙过江(下)



    两月后。

    沈星缓缓驾着车马走过大路,望向前方那座颐安的牌坊。虽然早想着来这里游玩一遭,但顺着东街往里头看去,才知这儿聚天下之风的景色有多瑰丽。

    “豫州...皇帝老儿也把这地方并进去了啊。”在一个月前,圣上上朝批办奏章,传闻有人递上改换天下州郡镇乡的建议:豫州收入颐安镇子,陕秦改回雍州,百越改称百粤,这一条倒是被皇帝忽视了。

    一路上经过开封和洛阳,沿途看过大相国那皇寺和白马这两座古刹。相国寺沈星并不感兴趣,跟皇亲国戚沾上关系的佛寺,难免铜臭。白马寺倒是可亲可掬许多。白马寺行事并不同于如今寻常寺庙。方今天下太平,按理来说各寺庙都争抢开放大门吸引香火敛财聚福,煞有介事地安排高僧讲经。白马寺却低调的如同山间的道观一般。既不会闭门不接客,也不主动吸引香火。堂堂华夏第一古刹,就像自个家里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其实说来可笑,白马寺虽是公认天下第一古刹,但最早于九州大地上坐落的却不是白马寺,而是徽州白云寺。许是名气不够,才让白马寺占了鳖头。不过白马寺的气度和风范却也当得起天下第一古刹。

    沈星低着头驾车,脑海里仍在思索着那位刀客所说的话。关乎龙脉之源昆仑山,那儿埋藏着人神的历史。

    远在汉唐,万国来朝时候,各国使节曾与汉土的皇帝交涉。说起各自神话时,很多国家的使节听完总是惊讶于我们信仰的并不是天神而是先祖。西方的神话记录有过与我们一场一模一样的洪水。西方的先贤得以什么上帝启明,先造方舟以避难。而那个时候,禹王则借器疏水量丈,诸天神莫敢不从人皇之令。九日蔽空生灵涂炭,大羿张弓,日神羲和却也敢怒不敢言。共工祝融交锋战败,怒触不周山破天,人皇女娲娘娘就采石补天。不曾半分求得天神。燧人氏钻木取火,火神祝融在先民眼里就不过是个摆设。疾病横行,就尝百草试药自己治。被东海淹死,那就较劲化鸟衔石把它填平。那些汉唐时的西方使节,史书上记载,他们如此惊讶于我们为何如此不敬神,轻蔑神。唐王曾笑着告诉他们:“在我们的神话里,连天地都是人持巨斧劈开的,斧子劈开的的天地里,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叫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求神拜佛的话,只怕老祖宗们的尸骨都要气的冒烟咯。我们的神便是我们的先祖,他们不信神,但他们自己就创下神迹。所谓天道如何,地势如何,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屹立天地之间,能易改乾坤的,只有人的双手。能叫神惧鬼愁的,只有人的意志。”

    其实想来似乎有些道理,古说三才天地人,为何妖鬼神仙圣魔佛都没有这个资格与天地同立,与山海同寿,唯独人有这个资格呢?

    沈星想到此,便也提气不少。华夏的神话如今只流于那古老神秘的昆仑山?倒不如说,如今华夏的神话仍然流传在这九州大地的每一个百姓间。天神地神寿岁如何?不知道,但长不过人的历史。这世间,真正永生不死的神,如今在田垄里做活,在学宫里争辩,在世间千万。它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叫炎黄子孙。

    “哟,外来人?”沈星抬头看去,一位年纪三十余岁的粗糙汉子正盯着他和他的马车看着。如同观看稀世珍品的眼光让他实在不自在。

    “你们这儿...外人很稀罕?”“那倒不是,只是几个月前陆续来过三个外人,个个都成了咱这儿一方传说。”说罢,粗糙汉子笑了笑,像是敲打一番沈星:要是你没点本事岂不是在外人中也尴尬嘛。

    与粗糙汉子分开,沈星翻身下了马车,牵起缰绳慢慢停停走走。年味渐近的日子里,地上盖起一层薄霜可没人在意。而在年货渐增的店铺上,在孩童奔走去画糖的足迹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