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刘禅、刘禅-第2/4页



    “不知休昭叔可曾想到陛下心中的堤坝何时冲垮?”

    董允一声长叹:

    “那该如何呢?”

    “放权与陛下?”

    “陛下孝敬长辈,为人恭顺,接待官员,颇知礼仪。”

    “然而这不过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说道的?”

    诸葛瞻是后世之人,甚至比当世之人还要知道刘禅什么德行,他自然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只是颇惊讶的看着董允,这话可有些大逆不道的味道了。

    董允反问道:

    “若是陛下当真有经天纬地之能,丞相昔日为何不放权?大将军如今为何不放权?”

    诸葛瞻也不禁叹了一口气。

    刘禅的问题就在于,他有点小聪明,但是不多。

    后世昭烈庙原有刘禅像,后被捣毁,只剩北地王刘谌像。

    足见刘禅的名声之差。

    历史人物的评价总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转变,最为典型的便是刘备与曹操的评价,前后二十年差距极大。

    其实刘禅也是如此。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了为刘禅翻案的风气。

    什么“此间乐,不思蜀。”是刘禅在装傻,又从中延伸出刘禅扮猪吃虎,稳稳当当活过65岁。

    但乐不思蜀的问题压根就不是傻不傻,而是刘禅表现的太过冷血。

    司马炎对刘禅的评价是:人之无情,乃至于是!

    其实稍加还原一个场景,便能知晓人物的感情。

    司马炎邀请刘禅及蜀地大臣一同参加宴会,席间有蜀地舞姬作蜀地歌舞,蜀地大臣纷纷流泪。

    前朝为公卿,今日为系虏。

    又有谁不感伤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个傻子,也会注意到周围蜀地大臣的状况,以及想要知道为何哭泣吧?

    然而刘禅嬉笑如故,说白了便是表现出自己的臣服。

    司马炎评价刘禅太过无情,而非太过愚蠢,便在于此。

    司马炎自然也知晓刘禅在演戏,否则就不会评价刘禅无情了。

    你的臣子都为故国而堕泪,你身为正主,为了保命却在此演戏?

    要知道刘禅此刻已经57岁,一个快要知天命的老人,真的会有这么蠢笨吗?

    或许有人觉得刘禅演戏只为求活。

    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伏低做小,又能如何呢?

    这就是刘禅的另一点了。

    平庸,不懂大局。

    看看孙吴的夏口督孙壹,此人为孙坚弟孙静之孙,256年奔魏,受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

    再有孙吴的孙秀,此人是孙坚四子孙匡之孙,前将军、夏口督,270年奔晋,封骠骑将军、交州牧、开府仪同三司,封爵会稽公,吴国灭亡后降为伏波将军。

    再看孙吴的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京下督孙楷,276年奔晋,受封车骑将军,封丹杨侯,吴国灭亡后,降为度辽将军。

    在263年前后,只要投降的,司马炎几乎都是高高捧起,爵位,名号丝毫不曾吝啬。

    何须刘禅去装疯卖傻?

    旧日的帝王,山阳公刘协(子康袭爵),邵陵县公曹芳可都活得好好地!

    孙吴还存在,司马炎是疯了才会向刘禅动刀,这不是绝远人之心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