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刘禅、刘禅



    董允低头,沉默不言。

    良久一声长叹:

    “瞻儿啊,瞻儿。”

    “我辈与你所生时代不同。”

    “我生之时,天下大乱,四百年汉室倾颓!”

    “前有桓灵二帝亲阉竖,远君子。”

    “后有董卓废嫡长而立庶,乃至鸩杀少帝夫妇。”

    “其后曹操杀董贵人母子,戮伏皇后及皇子,等到曹丕废献帝为山阳公。”

    ...

    许久的沉默之后。

    董允看向诸葛瞻,开口道:

    “天子的威仪何在?”

    “纵使是天子,若毫无半点权谋之术,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能保全,何况是国家社稷呢?”

    “少帝、献帝殷鉴不远,我们这位陛下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中人之姿?”

    “若这是个太平盛世,陛下拱手而治,自无不可,可如今汉室倾颓,伪魏三分天下有其二。”

    “关中,河北,雍凉,陇西,中原,三晋,淮南,荆襄,皆在于伪魏!”

    “昭烈皇帝虽嗣承汉业,却仅有一州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将社稷之安危交于陛下手中,恐怕再不见汉室复兴之日了!”

    诸葛瞻迎着董允的目光说道:

    “诚如休昭叔所言。”

    “但休昭叔就没想过日后吗?”

    “日后?”

    董允疑惑道。

    诸葛瞻指了指董允,又指了指自己:

    “休昭叔生于兴平二年(195),正是不惑之年。”

    “公琰叔生于初平二年(191),如今四十有四。”

    “文伟叔生于中平五年(188),如今四十有七。”

    “我却生于建兴五年(227),如今不过九岁。”

    诸葛瞻又问道:

    “然而陛下呢?”

    “陛下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如今则是二十九岁。”

    “等到十年后,诸位长辈已是知天命的年纪,陛下却正当壮年。”

    “到了那时,又当令谁辅佐天下?”

    “我父是先帝亲命的辅政大臣,三位长辈是我指定的顾命大臣。”

    “诸位长辈皆年长于陛下,是故陛下能听之任之。”

    “可到十年后,二十年后,陛下年长于我,我又有什么资格去管教陛下?”

    “诸位长辈于其中托付他人?”

    “民间有谚云: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

    “丞相为先帝之遗命,诸位乃丞相之遗命。”

    “难不成二十年后,陛下会听从诸位的遗命?”

    “若一味以威严待陛下,等到那个时候,只怕物极必反,无人约束的陛下恐怕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吧?”

    董允沉默,复而开口道:

    “二十年太久,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又有谁能预料的到?”

    诸葛瞻答道:

    “昔日鲧治水,围而堵之,不成,舜杀之。”

    “后夏禹治,疏而导之,凡十三载,乃成。”

    “如今休昭叔教导陛下的方式就像鲧一样,只一味的打压,却不知因势利导,就像在河道中起一高坝,时间久了,高坝总要被冲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