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度田(科普章)-第3/4页
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
这些都说明了东汉时,度田一直都在进行。
至于说,为什么到了三国时,豪强割据,邬堡遍地,地方上的大族都有私人部曲,原因再简单不过了!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
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
政策都是要人来执行的。
如果官吏**,就算有再好的政策又有什么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整个地方基层已经被彻底的破坏。
用三国时豪强势力强大来否定东汉初期的度田,无疑是一种非常搞笑的观点。
没有一种政策可以执行上百年。
大英的搅屎棍战略除外。
俗话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侵占土地,隐匿人口对于地方大族来说是一种天然的渴望。
度田,清厘人口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却只是一项政治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代代都有英明神武的君主,才有可能将世家大族的**压制下去,否则地方豪族必定会侵占土地,隐匿人口。
当时有谚语道:
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
小民负县官不过身死,负兵家灭门殄世。
说白了便是县官不如现管,地方官员是有升迁的,他跟地方的关系不密切。
但豪强呢?
豪强几代的经营,地方小吏,其他豪强,或是联姻,或是结盟。
得罪县官大不了一走了之,县官还能灭族不成?
但得罪豪强,谁知道会不会走水了?
但由此认定官府拿地方豪强没办法,那就更是臆想了。
后世不少人看多了阶级叙事,下意识就觉得豪强们掌控了一切,土地,人口,还有私人部曲,简直强到不可战胜。
这种理论无疑是自相矛盾的。
豪强们要真这么强,那他们干嘛还关起门来做土皇帝?
直接杀上东京,占了那鸟位不行?
说白了就和景帝时,分封诸侯而少其力一样。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囚徒效应。
一个县内,称得上豪强的有十几家,你就算造反了,有几家会跟着你一起做这灭门的买卖?
大家当豪强是为了鱼肉地方,作威作福,造反可是灭九族的事啊!
领头的又是否会信任一同造反的?
他会不会是内奸,朝廷大军一到便立刻跳反?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的典故从何而来?
郑厉公想杀祭仲,于是跟雍纠密谋。
雍纠是祭仲的女婿,他打算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杀掉自己的丈人。
这计划也还行,但被自己老婆雍姬知道了。
于是产生了一个千古难题:
是自己的爹重要,还是自己的老公重要?
雍姬选择了自己父亲。
于是雍纠被杀,郑厉公也算仗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