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入宫觐见,狂徒李邈!-第3/3页



    “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

    并不是说打了败仗就会被处死,蜀汉立国后打的败仗也不在少数。

    马谡最关键的是弃军而走,后来逃亡时被向朗收留,向朗时任丞相长史,当时蜀汉军政大权全在丞相府,成都大小官吏得要加个丞相府官职才有实权。

    向朗收留马谡,直接导致其被贬官,其后二十年不受重用,诸葛亮死,他才出任个无实权的光禄卿。

    可以想象诸葛亮对马谡的爱之深,责之切。

    李邈为马谡求情后,失去了诸葛亮的看重,被遣回成都。

    而这是李邈的第三次作死。

    “大胆!朕的相父岂容你这般小人搬弄口舌!”刘禅愤恨的拿起桌上的竹简砸去。

    刘禅对于诸葛亮这个相父是否有恨不知道,但绝对是有爱的。

    权臣自然是令君主警惕的存在,伊尹,霍光都曾有废立君王之举。其言其行虽跋扈,但不失为忠臣。伊尹放太康,随后又立太康为君;霍光废昌邑王,又立刘病已为帝。

    其虽无谋逆之心,但却有谋逆之实。

    废立君王这是自认为孤家寡人的君王所能接受的吗?

    更不必说后世的野心家,如曹操、孙峻、司马昭之流,哪个不是自比伊尹,霍光的呢?

    但诸葛亮不一样,他是个纯臣,虽手握军政大权,却不曾有一丝僭越之举。

    这也是诸葛亮能够名垂千古的重要原因。

    但即便如此,将君王安危寄于一人身上,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自诸葛亮之后,蜀汉再不设置丞相,之后的蒋琬,费祎,董允,陈袛等皆是录尚书事。

    可李邈实在太过了,刘禅是“素丝无常,唯所染之”,此刻刘禅的身边还是群贤毕至,心中虽有束缚感,但让他去庆祝诸葛亮的死,那也太夸张了。

    诸葛瞻同样做不到漠视此事,诸葛亮是自己的父亲,若是旁观,虽然他只有八岁,但势必会被人看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