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黄河醒世录.楔
一帮管事的头头脑脑们听了,这是好事呀,为啥不干?于是,工程很快就破土动工,并且在两三个月之内就顺利竣工了。气势宏伟的典尸庙巍然屹立在村子正北方向,一身凛然正气的“尸老”正好压在“鳖”头之上。须知尸老在这地界儿那科是极为正派的化身,是丰年谷粒满仓的福吉,亦是邪魔歪道的克星,一下子便是就压住了村里的灵气。再后来,不知何人牵头在村子正中间,也就是“鳖”的肚腹上挖了一方池泊,放进水,供村里人浆衣洗涮,最多的是洗涮婴儿的屎布尿布。因为是死水,一到夏天就长满了厚厚一层绿藻,腥臭熏天,这下,算是彻底破解了村子的风水,以至于原本祥和富庶的岭鬼寨逐渐败落,一蹶不振。
在岭鬼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中,人们至今对当年建寨的李牧将军充满了无比的敬仰和怀念。李牧一生征战无数,从未打过败仗,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赵王派李牧统兵前往拒敌,屡败秦军。这一战旷日持久,赵国军队以逸待劳,秦军长途跋涉,伤亡惨重,兼且粮草接济艰难,军心日渐涣散。秦相张仪便故伎重演,犹如此前离间赵王和廉颇那样,派间谍到赵国用重金贿赂奸臣郭开,授意郭开四处散布谣言,说李牧拥兵自重,通敌反叛。消息传到昏聩无能的赵王迁耳内,赵王急得如坐针毡,心想国家忧患,外臣谋反,那我这国君岂不是朝不保夕?情急之下,郭开趁机唆使赵王派赵葱、颜聚前去取代李牧。二人来到前线,召李牧宣读王命,要李牧交出兵权,回都城复命。李牧心知此二人绝非将才,让他们替代自己无异于赵国自毁长城。于是一怒之下,撕毁圣旨,对二人痛斥一番,拒不受命,赵葱和颜聚只得乖乖退出营帐。李牧当即起草文书,派快马六百里加急送达赵王,陈述前线情势,晓以利害。不料此信落入郭开手中,郭开扣下信件,模仿李牧笔迹,写了一封反书,连夜递交赵王。赵王大怒,派出皇家卫队,连同数十名大内高手,潜入李牧营地,秘密逮捕了李牧,抓回邯郸赐死。李牧本欲据理力争,无奈奸臣郭开早已设好圈套,要挟赵王拒不接见李牧。李牧走出王宫大门,仰天长叹:“我死,赵必亡矣!”说罢,毅然用右手挥剑自杀,由于天生胳膊太短,宝剑无法刺透,于是,一代军神李牧口衔宝剑撞柱而亡!在李牧慷慨悲壮地吞剑自裁时,秦国大将王翦率领的虎狼之师,已被李牧指挥的大军死死挡在井陉关外一年有余。
兵临邯郸城下的秦将杨端和,也因为李牧的存在,只能在邯郸城外望城兴叹,一筹莫展。李牧死后,秦王和他的子民们笑得嘴巴几乎扯到了耳后,差点就要笑掉大牙。
秦将王翦和杨端和立马挥师攻赵,三四个月的功夫就扫平了赵国,攻克了邯郸城,捉小鸡一般把那个败家误国的国王赵迁装进了囚笼。而贪贿卖国、谗诬良将的郭开落了怎样的下场呢?赵国灭亡后,秦王为了奖赏他的功劳,封他为上卿,食千户,他洋洋得意地去邯郸搬取家财,谁知在返回咸阳途经岭鬼寨时遇盗,数车金银财宝全被劫走,郭开自己也被大卸八块,心肝肺被挂在了柿子树梢上,让乌鸦们饱餐了一顿。后世传说,这是留在岭鬼寨的李牧部下伤兵与当地百姓联手所为。
二十余年前,一度盗墓贼异常活跃,某天夜里,忽听村外点将台方向有沉闷的爆炸声,村外的住户立即将此消息传遍村庄,一时间,群众打着手电筒,抡着棍棒蜂拥而来——据说李牧死后葬于此地,不知是真是假。但岭鬼寨的百姓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祖祖辈辈虔诚地为这位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军神守护着身后的安宁。盗墓贼们见势不妙,一溜烟逃之夭夭,然而,点将台上却留下了一个爆破过的土坑。村民们在填埋土坑时,曾探了探底子,下面居然真的是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不过,自那之后,再没有盗墓贼侵凌、骚扰过李牧典魂台这块承载了历史之重的神圣黄土!
根据典尸庙中碑记,村里李姓者颇多,传言皆都是李牧的后人,这是在古代。当今的岭鬼寨里李姓者并不多,而是异姓杂居,来自山南海北的人各操方言。我由此猜测,该村并非由原始部落演变而来。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屯兵必有建设,如垦田、打井、建房,还有黄土高原上最常见的居所———土窑洞等。战争之后,逃荒逃难的人们、流离失所的人们、伤残的士兵以及士兵的家属们凭借这些现成的设施居住下来,逐渐形成一个村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