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调研 24-第2/2页



    鱼头听后,响声回答:“一切按工作组要求安排,如果这样,我们要从南峰的北侧攀登,先上到中峰与南峰之间的沟谷平台,再由平台折转峰背连道,连道尽头有一向西岔口,走岔口上西壁栈道,顺栈道向西而行,栈道不长,走完栈道,就能降到峡谷底部沼泽边沿,但那栈道斜陡狭窄,很是危险,下行需十分小心,行进之时,你们一定需按我要求紧跟随行,半分大意不得。”

    我们三人互相环视,点头确认。

    黄鱼头虽然年纪轻,做起事来特别细心,上山时,他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他的攀登踏痕上行,其落脚每块岩石,均反复用力踩试几次,生怕我们走过不稳,脱落引发危险,从山脚到沟谷平台这段上行山路,几乎是沿65度角倾斜向上,我们这才体会到鱼头的殚虑苦心,四肢并用,小心翼翼向上艰难攀爬,岩石粗糙坚硬,极易蹭刮伤到皮肤,这段上行两百多米,我们花费用了一个半时辰,当到达沟谷平台时,我们仨已累得汗流浃背有些颤巍,这应是我们攀登三道山最苦最累的一段行程,组长、教授双手磨破,而我额头也擦伤一块。

    沟谷平台正处两峰之间垭口,气流对穿,风速极大,我们顶风向左转绕入连道,一入连道风势骤减,众人这才歇步停息,教授突然一声低呼,向连道边沿跑去,我们为呼声诧异,组长领头紧随而后。

    并排立于连道边,纵目远眺,远方景像立时将我们深深吸引,笔架山主峰背面,左右侧峰相峙遥对,向着西北绵延舒展,构成一处纵深巨大的峡谷。峡谷内湿地套嵌、沼泽连片,全为水泽秘境,其间遍生芦竹、海竽、野生稻、芦苇、水蕨等水植,黄绿相间、枯荣相生,别然一番韵味。

    教授刚才那“啊”的一声,是为忽见眼前景像,已然印证他之前关于此处曾有湖泊的猜测与推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