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为师者



    第七十四章为师者

    《古兰经》里面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沉淀,萧虚越发觉得可以用《古兰经》里的这则故事来阐述他所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然而,尽管这样,萧虚依然对自己的学生匡志厅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感觉有些不理解。他们这儿只是一所普通的师范学院,本着育人的教学理论,循规蹈矩是为师者必备的素质。可这位匡志厅,成绩倒是优秀,在数学上也绰有成绩,可就是为人处事上有点自以为是。本来,以他的资质留在一流大学当个讲师,问题不大。结果,最终还得他出面,方才让学院松口收留了他,给了一个助教的位置。

    不曾想,他倒是在黑板上写了一大堆的数学公式,却把学生扔在一旁不再过问,全然忘记这是上课时间,是要授课,不是要他进行公式计算。学生的投诉,学院就找到了他。毕竟他是担保人啊。

    于是,萧虚只得苦口婆心地劝说着这位资质相当不错的学生。

    “老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问之道的,但并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勤学;学生要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但并不局限于老师所教的。”萧虚觉得自己的嘴巴都要说干了。“这是你上师范时,我给你讲的第一课,难道你忘了吗?”

    “知道,”匡志厅还是有些不服气。“可是孔了也说过,要想停下来不学习了,只能到‘阖棺’那天了。学习要不知道厌倦,教诲要不知道疲倦。”

    “那你的意思是,你还想回课堂读书去。”萧虚有些哭笑不得。“你连博士后都读完了。再去读书,你还能弄回一个比博士后更大的牌子回来吗?”

    “老师,”匡志厅苦恼地说。“你还是让我回去搞理论研究吗?我不适合教书,也不喜欢教书。你不知道这些学生,既不好学还喜欢整人。把内容讲深了一点,他们要是听不懂吧,可是举手问啊!结果,他们直接来个:老师,这个太高深了,你弄个简单的,让我们混日子吧。你听听,学校用这样的人当学生,我不知道是学校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

    “不行,”萧虚立马否决他。“得从助教开始一级一级地来。等你干到了研究员,再去弄你的理论研究。现在,你就得给我好好教书。既然那些学生这么说,你就教他们一些浅显的东西,何必要整复杂呢。”

    “老师,”匡志厅无可奈何地说。“在数学这个领域,没有浅显的东西可学啊。当年,你也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吗?”

    萧虚也无语了。现今社会,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教师归因为社会文化的问题,认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会严格一些,但学生和家长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造成了紧张的师生关系与不和谐的家校关系。这一时间也是相当难以解决的。

    他只得从另一个角度来劝解匡志厅,在问:“你听说过侯君集这个人吗?”

    “没有!”匡志厅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说个数学家的名字,我还能知道一二。至于其他人物,我一个也不认识。”

    “那你就听说,”萧虚就拍了他脑袋一下,狠狠地说道。

    “嗯,嗯,”于是,匡志厅变成了一个很听话的学生。

    萧虎便端正身子,继续往下说。

    唐朝的时候,侯君集是跟随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员虎将,资质很高。在李世民心中,他是实实在在的心腹大将。

    玄武门兵变时,李世民非常重用他,《旧唐书?侯君集》中记载:“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从而,受到李世民的青睐,被封为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公、潞国公。

    侯君集有才,李世民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让他拜李靖为师,学习用兵之道。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李靖没有尽心教他。于是,他告诉李世民说:“李靖将反,至隐微之际,辄不以示臣。”李靖反诘:“现在是太平社会,你学那么多干吗,你才反呢。”从此,他与李靖结下了仇。只要见到他,李靖就告诉其他人:“你看看,他那一身的反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