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谨老
第七十三章谨老
在自家的花园里,谨老最爱去的地方是池塘边,尤其是在初秋的时节。
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缓缓而行,路边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钻出头来,池塘边的山坡上树木葱茏,绿荫匝地,偶尔看见飞鸟从头顶掠过,也许只是几只燕子、麻雀,但于他却是分外的惊喜。长期置身于喧嚣的生活之中,此刻听到了久违的鸟鸣声,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感觉,不亚于听到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秋日私语》。金黄的桔子,挂满枝头。淡淡的桂花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芦苇顶着灰白色的花(如果那也算花的话)在风中轻轻摇曳,好一幅宜人的秋景!
天气很晴朗,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道道金色的柔光,在林间跳跃,在水中荡漾。谨老常常抬头望天,天空那么广袤,那么高远,那么洁净,这不就是一位大作家笔下的《草原的天空》么?
池塘的水静谧无比,漫着粼粼的波光,池塘边的小山、柳树,房子,都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漂亮的观赏鱼在池中自由自
在的游来游去……
找一个石椅坐下,明亮而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惬意极了。四周静悄悄的,淡淡的愁绪随着柔柔的风和幽幽花香飘荡,谨老便不由地想起生他养他的故乡来了。那时,他的脑袋后梳着一根小小辫,是个无忧无虑的农家小男孩,喜欢在这样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和爸妈一起秋收,和哥姐一起玩耍,也喜欢坐在晒谷的禾场上念些这样的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怔怔地呆在这似曾相识的地方,他依稀听见心底的呼喊声:时光呀,时光,什么时候你从我的身边悄悄溜走,我又有什么办法,抚平双亲脸上满布的皱纹?
而下雨的天气,在池塘边走走停停,就是另一番情趣了。一个人撑着雨伞,静静地伫立在池塘边,用心灵感悟着秋雨的绵长和诗意。雨水像顽皮的小孩跳跃着,在树叶上,草丛里。“润物细无声”,他仿佛看见树叶,小草贪婪的吮吸着甘露,抽出了新芽,增添了新绿。秋风乍起,池塘的水面上漾起一层层波纹,轻轻的拨动着我心底深处的琴弦。还记得么,也是在这样秋雨绵绵的季节,青春年少的他们在家乡的小河里泛舟而行,指点着眼前的清丽秋景,浅笑盈盈,低语款款……绵绵霏霏的雨,不停地下,尘世间的纷纷扰扰仿佛被它浇灭了,除了雨声,天地间一片安宁和寂静,这时候,找一个干净的亭子,读点禅思美文,人生小品,唐诗宋词,岂不快哉!
曾有一位文人如此写过:“一年四季里,唯有秋天是写不尽也画不尽的”。于谨老看来,秋天的池塘,则更是无与伦比的景致了。
静谧中,一位黑色制服人冒然出现了。他来到谨老身旁,低语几句。谨老点点头,那人便瞬间消失了踪迹。遥望前方,谨老似乎看到了宁肖正匆匆地朝他这儿奔来。
青春年少,真好!他的嘴角勾起淡淡的笑纹。有时,他心里时常会有一个这样的假设,如果能再回到青春年少,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
他想,自己要做的就是填补青春岁月里那些丝丝缕缕的遗憾。
如果能再回到少年时那个飘着细雨的乡村校园,他一定会对迎面走来的常老师报以微笑,然后告诉他,自己没有放弃,还会继续在学业上努力,而不是把脸扭到一边,装作没有看见他,头一低逃也似地进了教室。
那时,他之所以那样狼狈不堪,是因为在一次预选中失败了。好多年前,在那个偏僻的乡村中学有条这样的规定———预选失败也就失去了中考资格。我无奈地与中考失之交臂,从此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来校园听课。遇见常老师的那天,是他作为旁听生再次迈进校园的第一天。
常老师是他的恩师。那时的他,内向自卑,学习成绩平平,整整一个学年,常老师给了他好多鼓励和关心,他的成绩也终于赶了上来。没想到后来,他却败下阵来,这让他非常沮丧,感觉无颜面对,没有勇气跟常老师说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