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看笔记4-第2/2页
基督教在扩张过程中,对被征服地区的非基督徒土著居民进行大规模屠杀、种族灭绝的惨剧时有发生。
1502年,西班牙派驻美洲的总督尼科尔克夫·德·奥万多,根据伊莎贝拉女王的指示,加速使印第安人“基督教化”和“文明化”。印第安人被固定在乡村中,总督向每个村子遣派一位教士担任管理者和保护者。这位教士负责为印第安人提供世俗和宗教教育,教士们在“消灭异教”的口号下,烧死反抗的印第安人,烧毁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书籍。最终,西属美洲成为罗马教廷管辖下的重要区域。西班牙一个名叫瓦利亚洛博斯的人,在为殖民主义者的暴行辩护时说:“我们杀人和伤人,是为着要护卫我主耶稣基督的信仰。”
在亚洲,15、16世纪,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并占领了果阿,将其发展成葡属印度殖民地。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果阿设立了宗教裁判所,焚烧印度教神庙,强迫印度教徒改信基督教,不从者被活活烧死。果阿宗教裁判所非常严厉,当地许多犹太人以及印度教徒在被逼无奈之下逃往北方,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孟买最初的织工和手艺人。
英国统治北美殖民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强迫印第安人信仰基督教。英国政府允许13个殖民地制定自己的印第安人政策,但在强迫印第安人信仰基督教方面,各个殖民地却不谋而合。大部分英国殖民地的宪章中,都有责成总督改变印第安人信仰并使其“文明化”的规定。1783年,美国独立后延续了此种宗教政策。直到1930年,约翰·科利尔担任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之后,推行宗教自由政策,原住民所承受的外来宗教压力才有所缓和。
英国殖民者对澳大利亚土著人也实行宗教教育政策以促使其“文明化”,这种宗教教育政策一般从儿童做起,由英国驻澳大利亚总督及土著人的白人“保护者”负责实施。学者于福坚称:“从1910年开始,联邦针对原住民采取强制同化措施,通过或偷或抢的方式将原住民儿童集中在保育所或收养营,或由白人家庭领养,对他们进行强制同化。这些儿童必须接受英式教育和基督教信仰,并放弃原来的语言和习俗。该政策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大约有10万名土著儿童被强制从家里带走,这些人也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
西方殖民者在对非洲的侵略扩张中同样推行了宗教同化的教育政策,使非洲人民深受迫害。在持续三百余年的大西洋黑奴贸易中,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在被装在船中运往美洲贩卖之前,通常会由奴隶贩子施行洗礼,使他们“基督教化”。
法国对其统治下的西非殖民地强行推广基督教教育,国王路易十四在1664年授予法国西方公司的特许状中写道:“上帝的荣耀是主要的目的,公司一定要在其所在地雇用许多牧师,足够在当地传教,并且公司要极力排斥传布假道的外教牧师。”
支持这种宗教信仰大肆扩张行为的原因,不知道是因为诸神们需要信徒们信仰的原因,还是因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完全占领殖民地而作为一种文化入侵行为实行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