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闯关东洪流-第3/4页
大规模挺入。
文化交流,
也进入了一个新征途。
如果说“闭关”时代的文化交流,
表现为中原文化对东北固有文化的“影响度”,
受到“封禁”的人为干预。
那么在开放的历史条件下,
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出,
使得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图谱,
在辽阔的关东地区,
得到了并存共留。
(六)
据史料记录,
“东北”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东北曰幽州,
其镇山曰医巫闾。”
医巫闾山,
位于今LN省JZ市北镇市与义县交界处,
主峰海拔866.6米余。
山之东麓,
有山神庙——“北镇庙”坐落该处。
当地迄今传流,
关于医巫闾山的众多传说典故。
战国时候,
燕国在今辽东半岛一带区域,
设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府,
秦汉魏晋因之而续。
隋代辽东郡府,
治移至通定镇(今辽宁新民东北)区域。
元代于至元四年(1267年)设辽东路,
治所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区域)。
朱元璋洪武八年度(1375年度),
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机构,
治辽阳(今属辽宁)区域。
在很长一个历史里头,
人们就用“辽东”来称呼东北地区。
“关东”一词本指函谷关以东区域。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区域,
东自崤山西至潼津区域,
从西周以来便是沟通关东、关中的门户,
乃兵家必争区域。
“关东”与“山东”同义语,
这里的“山”指崤(xiáo)山,
“山东”指崤山以东区域。
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度(1381年度),
大将徐达建山海关城堡于此处,
山海关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
东北一带因此被称为“关东”地区。
山海关以内,
以“关内”称呼。
明朝时候,
一般用“辽东”一词指称东北地区。
辽东至明代时候,
仍属山东府管属。
满人入关以后,
削去了辽东山东之领土。
因此辽东被迫在清代与山东分割出。
另外,东北还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代语——
“白山黑水”称呼。
(七)
如果说清政府于19世纪开埠,
浙江宁波人为首的移民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