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闯关东洪流-第2/4页
经济发展有序,
百姓乐业安居,
加之腰包鼓鼓,
自然就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并进而保家卫土。
朋友来了有好酒,
豺狼来了有枪揍。
要知道历史上头,
大明时候的蒙古,
大清时候的沙俄和脚盆国度,
民国时候的脚盆国度,
都对东北虎视眈眈很是觊觎。
沙俄甚至将外东北的大量沃土抢了去。
蒙古也分裂了出去。
脚盆国也将东北占据了许久,
还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度。
在大明域,
你绝不允许,
发生这种耻辱!
(四)
你大规模开发大东北区域,
大规模招募内地人员奔赴东北地区,
垦荒、放牧、采矿、做工劳务,
酬劳丰厚。
特别是你开出的待遇,
从内地迁过去的人口,
占股6%,
每年可以享受优厚的分红分钱物。
这极其优厚的待遇,
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内地人拖家带口,
掀起了浩浩荡荡的“闯关东”的潮流。
(五)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之物。
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之举,
皆可以“闯关东”称呼。
此为广义概念物。
狭义的“闯关东”概念物,
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时候,
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区间里头,
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之路。
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概念物。
从文化的角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
农耕民族的最大特征之处,
就是喜欢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固守,
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拓土,
确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之举。
闯关东,
作为一种社会习俗,
而被广泛接受。
山海关城东门,
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地土,
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度,
背井离乡的山东等地区,
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之举。
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
虚掩的山海关大门敞开之后,
流民潮涌而出。
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物,
人的动流,
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动流。
“闯关东”的浪潮叠出,
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