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和议



    金世宗在金国十位皇帝中是比较独特的一个,独特在这个皇帝看待任何问题眼光都很长远。

    实际上早在金大定二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年底在契丹起义平定之后世宗就派仆散忠义和志宁南下开封坐镇,以防南宋北伐。对于当时两国边境的局部冲突世宗特意交代勿要轻启战事,争取以武力威胁让南宋重新执行当年的绍兴和议各项条款。

    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四月,陕西方面金军在南宋吴璘退兵后收复早先被侵占的州县,宋军退回大散关以南暂时无力北上,金军仅需在江淮战场上遏制宋军即可。于是仆散忠义按照朝廷指示不断派使者前往临安,多次要求南宋恢复执行原绍兴和议条款,并归还完颜亮兵败后被宋军攻陷的海州、泗州、唐州和邓州。

    国家连年征战百姓困苦不堪,世宗对打仗没兴趣,对灭亡南宋也没兴趣,他只有一个目标: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富足安康。为了这个长远目标一定要少打仗。战争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两国交战只是方法,主要还是为了让南宋给钱,只要南宋愿意给钱,咱尽量不打仗。

    金国的使者往临安和建康跑了一回又一回,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世宗毫不气馁,堂堂大金国又不是出不起这点儿差旅费,给我接着派使者谈,就不信你南宋不松口。

    一心想要和谈给国家争取利益的世宗没能等来南宋的岁币,反而等来了南宋北伐的大军。和谈暂时无望,果断下令仆散忠义率南京开封金军主力前去抗击。

    仆散忠义不负所托,在部将志宁、夹谷清臣等人帮助下大坡宋军北伐部队,宿州之战和符离之战摧毁了宋军北伐主力,孝宗的隆兴北伐战略彻底破灭。

    宋军北伐虽然输了,但国力底蕴仍在,金军能打赢一场防守反击却不一定能打赢后续战斗,鉴于当时绍兴和议前原属于金国的海泗唐邓四州还在南宋手中,世宗在符离之战后没有让金军继续追击,而是派出使者前往南宋朝廷希望恢复和谈:打仗多不好,我们两国交好和气生财。

    打打谈谈,通过最小的战争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才是成熟政治家的表现。

    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八月,金国使者再次来到临安,提出了金国的议和条件:南宋交还所占的海泗唐邓四州;恢复岁币;国书称臣;将中原南逃百姓全部遣送回中原。

    之前史浩罢相之后,在太上皇赵构的建议下,绍兴年间宰相汤思退重新入朝担任次相。赵构把汤思退召回朝中是有目的的,汤思退是秦桧党羽,政治路线一向与秦桧一致,面对金国可以无底线和谈,而这也是赵构想要的,当年被金兀术南下吓破了胆子,现在金军又有南下的危险,那可万万不行。

    太上皇不干政?不存在的。

    对于金使提出的要求,汤思退建议照单全收,议和最重要,什么国土不国土、岁币不岁币、尊严不尊严的,不重要。

    汤思退虽然力主无底线议和,但首相陈康伯和枢相张浚坚决反对,鉴于宋军新败不宜再战可以和谈,但一定要为国家争取利益,寸土也不能让。

    在于宰执们慎重商议过后,孝宗决定派使者前往金国,谈还是要谈的,形势比人强打又打不过,但一定要多跟金国扯一扯,争取少赔点儿。尤其是海泗唐邓四州归属问题绝不能退让,其他的如果金国实在要坚持,就当保住国土的代价,暂且同意。

    朝廷派出了一名叫做卢仲贤的官员作为使者前往金国,卢仲贤此人并非京官,而是一名地方官,当时正在淮西安抚司任职。之所以选他出使,是因为此人是汤思退亲信。

    八月底,在孝宗千叮咛万嘱咐不可在领土问题上退让之后,汤思退在卢仲贤临行前专门交代他,如果金国一定坚持割让四州,尽管答应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