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昌宁保卫战



    安宁四年三月初,高敬武因病去世,马宪永下令追赠观察使。遗缺怀卡知县由通南知县谢昌琰出任,都统制由白福诚暂代,为副都统制。通南知县由李绍铭的次子李景锐出任。

    白福诚成为马海晋的结义兄弟中最早为官的,而且一开始就是都统制。而通南知县由当年最顽劣的儿子李景锐出任。这是马宪永给李景锐的一次历练。多年来,李景锐一直在军中,是有所进步的,如今外任最艰难的一方,是希望看看他的能力。

    马海晋自从归来后,虽然还挂着参知政事的名儿,但是实际上不去中书省,而是留在父亲身边帮着父亲谋划。众人都知道马海晋迟早要接班,加上马海晋的结义兄弟都任职了,意味着马宪永要为儿子铺路了。故而聪明人都在为主动请退。

    安宁四年七月,韦元政以年老体弱为由请求免去所兼之刑部官,得到同意。杜辰皓出任刑部官,于宁清进入刑部任职。杜孝瑞,被安顿进了侍卫亲军左军中任校尉。

    九月,参知政事王永昌请求卸任,专办学务司事宜,得到同意。

    十月,王重晟请求卸任所兼都统制,不被同意。

    十一月,签书枢密院事的程鸣松请求致仕,同意。镇西军都统制李仲文接任,李仲文的职务由常武出任,常武的职务由刘进瀚暂时代理。

    十二月,杜宽请求卸任枢密使,不被同意。后推荐韦昊英由兵部官出任枢密副使,协助杜宽,得到同意。

    安宁五年正月后,六十七岁的李绍铭请求卸任参知政事,这次得到了同意。二月,马宪永下令公布了中书枢密六部格局。

    中书令:刘愔

    枢密使:杜宽

    中书侍郎:马海晋

    参知政事:韦元政、裴孝信、裴孝安、崔锦贤

    枢密副使:韦昊英

    六部官:兵部官崔锦贤、吏部官裴孝安、户部官赵惠雄

    刑部官杜辰皓、工部官李绍晏、礼部官曹宣朗

    易物司使:杜宽,副使:田晓敬

    学务司使:王永昌,副使:曹友松

    宁安府知府:于卓嘉

    天雄军都指挥使还是马海阳,

    侍卫亲军左右军都统制宗元炳和刘光胤对调。

    韦昊英虽然失去了兵部的地位,却成为了枢密副使。崔锦贤接替韦昊英是正常升迁,也是意料之中,而且升任参知政事。吏部、户部都不动。王昆颉则被免职,比较意外,但他也看淡了,曹宣朗接替了王昆颉。李绍晏则接任了曹宣朗。裴家兄弟两人全部为参知政事,仍然显赫。

    马海晋则被提升为中书侍郎,接班已经明显公开化要开始实施了。

    这样新的格局是刘愔、马海晋抓总。裴孝安协管户部、吏部,韦元政协管刑部部、工部。裴孝信、崔锦贤共同抓军务和礼部。

    而新的军务决策则实际上在刘愔、马海晋、杜宽、裴孝信、韦昊英、崔锦贤六个人手中,尤其以马海晋、裴孝信、韦昊英、崔锦贤最重。

    二月二十二日,从宁西、昌宁分别传来消息。狄羯河江行省的难民匪盗和残兵大量入海进入了原马文慧最早的地盘北武岛、虎岩岛、双卡岛及其海域,有向飞扬岛进攻的打算。另外狄羯江海行省参知政事兼浙东宣慰使的万蕲峰也因为浙东流民压力和饥荒,开始从会安府和距离昌宁县最近的宁绍府派兵骚扰飞扬岛、宁光岛附近。这样,狄羯的无能官吏和匪盗残兵在对袭扰昌宁县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并有可能采取大规模行动。而李万杰根本无力约束浙东万蕲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