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宁静岁月与老去(二)
这道命令实际上是默许了崔子建、杜航父子叔侄三人的特殊地位,但是除了他们个人,也就意味着其他人可以随意行动了。而地方上的州县官员们,自知绝不会有崔子建、杜航的待遇,纷纷切割或者丢卒保车。
王弘博、李绍铭等从二月开始,整整兴宁三十八年的主要任务都是在围绕收税开始的,而这一年里,通过查抄罚没获得的财赋约价值五十万贯,而按照李绍铭的整理改革办法,当年税收增加了十三万贯。而处理的官吏也有几十人。而兴宁三十八年,杜宽按例依然去狄羯进献,这次都是他挑选的人,徐思盛、田安弘跟随。一切进行的还顺利,不过得知杨廷杰去世了。杜宽反应很快,去吊唁了杨廷杰,并代表马文慧和杜航赠送了不少物品。杨廷杰去世后,杜宽的打交道重点就是哈珀尔和李万杰,这两人相对还年轻一些。哈珀尔已经当时要高升了,李万杰将接替哈珀尔。杜宽觉得李万杰贪婪比哈珀尔更甚,但能取得的好处也不小,也就舍得馈赠了。
兴宁三十八年夏季七月,马文慧收到了张利海在兰翁岛去世的消息,年七十六岁,孟沛菡因为伤心过度,两个月后也去世了,年七十二岁。马文慧一辈子都对张利海是防范怀疑,但是没想到最后会如此,知道消息后十分伤感。曹允恭走了、徐娜走了、张利海夫妻走了,随后妻子和张璇强等人还在,但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无不更让他伤感。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十月二十五日,思岭县张铭海传来消息,周颖圆十月八日在思岭县思北园去世,年六十五岁。如果说张利海的去世因为他曾经的叛乱是让其伤感的话,那么周颖圆的去世无疑让马文慧是极度的悲伤。
周颖圆从定隆十三年跟随马文慧,到兴宁三十八年,整整有四十年的时间,虽然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即便接到宁安府后,周颖圆也主要居住在思北园,很少回宁安府。上一次的长久居住还是在兴宁三十二年,而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的正月了。
兴宁三十八年的正月,已经很久未来宁安府的周颖圆这一年不请自到。周颖圆这次在此住了一个多月。她已经六十五岁,马文慧夫妻也都七十多了。平日里一向内心嫉妒不满周颖圆的刘婷娜已经完全没有了嫉恨,反而无话不谈了,如同亲姐妹似的。马文慧非常高兴,很想把周颖圆留下。但是三月初,周颖圆执意返回思北园,谁都拦不住。马文慧就只能派人送她回去,临行前自然是依依不舍。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永别了。周颖圆去世后,马文慧是茶饭不思,客观的从感情上来说,马文慧对周颖圆的爱似乎更多一些,与周颖圆在一起他从不顾及许多,也最开心。但是他一辈子也不能给周颖圆名分,周颖圆开始时候很在意,后来则看的很淡了。
马文慧本想亲自去思北园的,但是妻子和儿女考虑到他也七十三岁了,竭力劝阻,马文慧才不得不放弃。最后派马宪英、马宪永,张铭静、崔宁政全部去思岭县参加其葬礼。马宪英行前曾问及父亲如何处理思北园,马文慧此时根本无心顾及这些,完全是悲伤之中了,就让女儿自己处置吧。而田欣澜得知后也主动前去,马文慧同意了,让她一起跟随。同时远在怀康州的李雪童得知后,也要求前去。马文慧思来想去也同意了。十一月十五日,李雪童一人返回宁安府,然后次日和马宪英及田欣澜等全部赶去参加。
十一月二十三日,众人赶到了思岭县,虽然事先马文慧夫妻没有嘱咐,但马宪英一行也明白周颖圆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全部以儿女对母亲之礼来对待。张铭海是思岭知县,也是张铭静的弟弟,也跟随姐姐一起去参加了,执儿女礼。张铭海说没有发现周颖圆留有任何书信之类,也没有谈及思北园核心区域如何安置,故而不敢擅自决定。李雪童曾长期生活在此,马宪英就问她。李雪童也没说,请马宪英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