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九九归一
江上船只往来,碧波晴天之间,桅影交错。
渡口热闹非凡,熙熙攘攘,大宗的货物装船或卸船,驴车牛车来了又走。行旅匆匆忙忙,渡船一靠岸就一拥而上。
纷乱中,唯独秩序井然的一片地方,停靠着一艘高大气派的双层高桅大船。船身坚硬光洁,通体刷过清漆,船头下方和高悬的旗帜上都清晰印着一个大大的“青”字。
随着一声号角,大船收锚扬帆,准备起行,河道上的其他船只纷纷避让。
季怀正坐在房中,见典墨来,合上手中的书,放在桌上,“要走了么?”
典墨在他房中坐下,点了点头,“嗯,一个时辰就到。要是一会儿闷的话,可以去甲板上透透气。怀哥,你平时坐船多吗?”
船身开始晃动,季怀摇头,“不多,这是第一次出远门。”
典墨有些好奇,“怀哥,你是长青堂的大夫,以前不在滨南府么?”他想了想又道,“不过也是,长青堂在整个北燕都有。”
“以前在青门山种药。”季怀看典墨睁圆了眼,不禁勾起嘴角,“要不是这回为了找一个走丢的人,可能这辈子也不会下山吧。”
典墨眨了眨眼睛,“那,那你找到了吗?”
“没有,但我知道他还活着,这就够了。”季怀透过狭窄的舷窗望向滚滚江面,“他以前常在这江湖中闲逛,如今我也来了这里,说不定哪一天就遇到他了。再不济,他总有一天记得回家吧。”
典墨想安慰安慰他,却不知如何开口,于是生生转了个话题,“对了怀哥,我在荣州见到了督明院的人,之前咱们不是与他们在景州撞见过?方才我就问了问盟中的师兄们,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看季怀在认真听他说,典墨把椅子搬近了一点,“按理来说,重镇附近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门大派,地方不够,督明院也容不下的。荣州是滨南府的府城,荣春剑派以往也一直是低调行事。直到荣春剑派的掌门逐渐退隐放权后,几名长老互不相让,门人也开始在外招摇,这几年名声可不好了。”
“听说这一回督明院派了人去,不知做了什么。荣春剑派的人之前不是去长青堂前闹事了?又恭恭敬敬带着礼物上门赔罪了。他们掌门下葬,督明院说小惩大诫,此事便了了。”典墨敲着手指,“督明院最好以后就管管这样的闲事,莫让这种人鱼肉乡里就行。”
“彭值下葬了?”这消息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是不知道他的死亡与督明院的关系是九成还是十成。
季怀思忖一下,他只是猜测,并不打算说出实情,但总归还是要提醒典墨一下,“此事并不简单,我在荣州与他们打了照面,督明院来的是燕京的人。如果只是规范一个门派,当地的小旗足矣。”
陈照知道的,典墨基本也知道了,他反应得很快,“彭值也与庚气有关?”
季怀点了点头,典墨皱起了眉,“由江断和这几人来看,庚气会让人功力突飞猛进不假,但要么是因为滥用导致走火入魔或者早亡,要么不用武功延长寿命,督明院难道真的想将当年江断身上的庚气集齐,再造一个江北第一,甚至是天下第一剑客出来?”
“神奇的不止庚气,还有《通天鉴》。”季怀缓缓出了一口气,“江断之事不过三十余年,经历过那时的许多人还活着。但《通天鉴》失传已久,除了嵩山、武当、昆仑这样的门派中的极少数人,或者再加上督明院,整个天下不说见过,连知道残篇存在的人都寥寥无几。”
《通天鉴》相传是大争开国皇帝叶迢在东海祭天时误入蓬莱仙洲所得,其上记载了远古时代地上仙人的所见所闻,只是后来仙人不知所踪,后人也只能从这本书中遐想一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