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海布政使司正式成立了!(求票求追读)-第2/4页
“陛下,臣的意思是,既然这两京之间的铁路十年之内通车无望,可我大明南北货运却不可断绝,因此这运河还需继续疏浚维护。
“臣刚才听幼孜说,北海有诸多工程器械,使用方便,力大无穷,能不能调派一些给工部修理运河河道使用?”
原来这个也是惦记北海好东西的!
朱棣当即点头,“这自然没问题。”说完又转头看向刘斌,“贤侄可有办法运来一些工程机械吗?”
刘斌倒是没拒绝,但也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工程机械是有的,但没有机场我运不过来,还请工部尽快组织人手,把禄口机场修好。
“另外北海的工匠实在缺的厉害,还请宋尚书援助我们一些工匠,只有北海的工匠够多,将来才能给工部提供更多的工程营建利器!
“把工匠给我,再把南京的机场修好,我很快就能运一批适用的机器过来。”
朱棣闻言又头疼起来,他是亲自去过北海的,那边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工厂,大街上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影,可谓缺人缺到了极点,只能继续加大迁移力度了。
于是朱棣又看向了宋礼。
“宋爱卿,你可听到了,不修好机场,那些东西可是运不过来的,而且霄国公还找你用匠人换,你能给多少?”
工部虽然不管户籍人口,但他们手中却有大明‘匠户’的名单,平时这些匠人每年都要抽出几个月给官府免费服役,工部一有活干就会召集他们,所以要说匠人,工部还真不缺。
想了想,宋礼干脆直接问道,“不知霄国公都要些什么样的匠人?”
刘斌也不怎么挑,这个年头别说读书识字了,能达到木匠那种会划线,懂算数的都是高级人才,他也没多少挑选余地。
“炼铁打铁的都行,会铸铁的更好,要是能多来点木匠,那便最好了。”
“要多少?”宋礼再问。
刘斌摊摊手,“一万不嫌多,两万不嫌少,只要宋尚书愿意给,有多少我要多少。
“哦对了,可以跟那些工匠说清楚,等到了北海,做工是有工钱的,不是免费服役,一天起码二十文工钱打底,而且分房子住,每天管三顿饭,最好一家老小一起走。”
噗——
宋礼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你特么倒是不客气,上来就要一两万工匠,甚至连他们一家妻儿老小都不放过,两万工匠,加上挂件,怕不是最后要有十几万人。
这么大规模的移民,你当是说着玩的吗?
一两万在籍的工匠,工部倒是能拿出来,但是这事他却不敢轻易答应,于是就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朱棣。
朱棣看了他一眼,发现旁边的吏部尚书蹇义也看了过来,几个尚书全都是一副‘陛下,这事到底靠不靠谱?’的样子,只有亲自去过北海的内阁们显得很是淡定。
朱棣迎着他们的目光,当即就拍了板。
“此事准了,工匠由工部挑选一批,不仅要去填补北海的工匠亏空,也要派遣能臣干吏前去学习先进技艺。
“不过从南京千里运人颇为不智,如今北京紫禁城营建现已暂停,而那里聚集的工匠和民夫却有上百万,不如就从那里招募愿去的匠户举家迁移。
“另外,如此多的百姓涌入北海,无人治理怕是会引起混乱,但一般的官员又不通营造工匠之事,恐无法胜任,不如就调刑部的金纯,去做北海布政使,总览北海民政事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