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年计划之超级工程



    看着面前厚厚的一本草案,朱棣有些傻眼,随便翻了翻,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字,而且还是横着排版的简体字,朱棣顿时就眼晕了。

    “这是何物?”

    “这是我们根据后世的发展经验,综合分析了大明当下的情况,以及世界形势,制定的一份五年发展计划。

    “里面包含了七个方面,军事,农业,工业,教育,交通,民生,制度。

    “这只是草案,诸位可以相互传阅,若有不懂之处,我可以解释,哪里不合适的,我们还可以讨论修改。”

    众人闻言全都各自拿了一份,开始艰难地翻阅了起来。

    杨荣则是率先问道。

    “何为五年计划?”

    刘斌闻言解释道。

    “汉唐时期,一个皇帝都有十几个年号,每四到六年换一个年号,年号的含义就代表了这四到六年之内,国家主要发展的方向。

    “比如这四年先把农业搞好,多存粮食,后四年要打造兵甲,编练一支强军,这就是为期几年的短期目标。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是步子太大,又会扯到蛋。所以我们设定发展目标时,一定不能好高骛远,必须是计划内就能完成的,或者拼一拼就能完成的任务。

    “设置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的完成它,能者上,庸者下。每迈出一步,国家就能强盛一分,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众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这后世之人做起事来倒是挺有章法,挺务实的。

    于是他们就对手中这份计划草案来了兴趣,想看看后世之人是如何治国的。

    结果杨士奇随手拿了一份工业计划,第一页就把他看不会了。

    “我有个问题,这份工业计划,嗯,上面写的第一年恢复年产钢铁210万吨,额,你们后世的斤是这么写的吗?一年生产210万斤钢铁,这能做到吗?生产出来用的完吗?”

    刘斌跑过去看了一眼,立刻解释道。

    “没写错,这个字念吨,和敦煌的敦同音,是一种重量单位,一吨等于一千公斤,差不多是大明的两千斤。”

    杨士奇立刻傻眼,他默默心算了一下,顿时就被得出的结果给吓到了。

    “一吨等同于大明两千斤?那这年产210万吨钢铁,换过来就是一年42万万斤钢啊,这,这,这这这,这么多铁,真能炼的出来吗?炼出来用的掉吗?”

    不仅是他,在场的其他人听到这个数字也被吓到了。

    好家伙,刚才你小子自己还说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结果刚上来就整个这样的目标?你这是要劈叉啊!

    刘斌却一本正经地掰着手指给他们计算。

    “能炼出来啊,北海那边有个钢铁厂,里面有两座1580立方的高炉,我们计划今年先恢复其中一座。

    “那一个炉子,每天能日产6000吨钢铁,换算成斤,就是1200万斤,嗯,这是一天的产铁量,你们看吧,用斤的话,这数字就太大了,不好统计,所以我们都是用吨当单位的。”

    众人一阵无语,这特么是用什么单位的事吗?

    是这炉子也太吓人了吧,你这一个炉子比大明全国炼的铁还多。

    朱棣好奇问道,“真有那么大的铁炉子?你们后世的铁炉都那么大吗?”

    刘斌颇为无奈地摊摊手。

    “这个真不大啊,北海那破地方,也就是不在国内,不然随便一个小钢厂都能把它吊起来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