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之争(五)吕后残害戚夫人-第2/2页
“鱼藻”这个词来自《诗经》,表示“鱼戏藻之乐”,原本是用来形容周王和王后之间琴瑟和谐的场面。换句话说,这个词只能是皇帝和皇后用,其他妃嫔不能用。
而这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用了这个词,这不是摆明了打吕后的脸么?吕后能不厌恶她吗?
刘邦知道戚夫人这么干,总有一天要引火烧身,所以很有先见之明地把儿子刘如意送到赵国去当赵王,并且派周昌暗中保护他。
此时的吕后,即使她再心狠手辣,也没有想着要把戚夫人和刘如意害死。并且在刘邦死后,吕后也没有对她母子二人怎么样,只是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罚她做苦役。而刘如意则是好端端地在赵国当王。
想想以吕后的为人,她什么人都敢杀的作风,居然没有杀掉这个差点儿让她儿子当不成皇帝的戚夫人和刘如意,可见吕后对他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但是,此时的戚夫人仍旧没有明白过来,照样犯了一个极为愚蠢的错误,就是说了那句要她命的话,逼得吕后不得不杀了她母子二人,以绝后患。
这句话就是她被囚禁在永巷,对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说出来的: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意思是说:儿子当王,母亲却被囚禁,我们相隔三千里,谁能替我告诉儿子我在此受苦?
这戚夫人也真是倒霉催的,这么不经大脑的话也敢说出口,这不明摆着给吕后提了醒:吕后,你给我小心,我还有个儿子,将来替我报仇。
这让原本已经放他们一马的吕后,不得不拿起屠刀,杀了他们二人。吕后先是把刘如意骗回长安,再将其毒杀。然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将她折磨致死。
至此,荣宠一时的戚夫人结束了她的一生。对这件事,后世文人都把矛头指向吕后,认为她恶毒,善妒,没有人性。认为戚夫人最冤枉。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戚夫人识大体,情商高,不妄想废立太子,不与吕后作对,也许还能有一条生路。说到底戚夫人的死,极大部分原因出在她自己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