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之争(五)吕后残害戚夫人
戚夫人,又称戚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相传她长得十分漂亮,多才多艺,而且她出身门第非常高贵,父亲是秦国将军,后来汉朝也当了大官。
用现在的话来说,戚夫人就是汉初时期的白富美。
当时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征讨定陶,发现了这么一位大美女,非常喜爱,就把她带在身边,日夜服侍。不久,戚夫人便为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刘如意。
刘邦很喜欢这个儿子,封他为赵王。当时刘邦有个太子叫刘盈,是他和吕后生的儿子,但是刘邦并不喜欢刘盈,认为他仁慈软弱,一点都不像自己,反而认为刘如意最像自己。
因为刘邦最宠爱戚夫人,所以只要有时间就往戚夫人的宫里跑,还常常把如意抱在怀里,一边抚摸这个儿子,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不会让我喜爱的这个儿子,屈居于不肖子之下的!
刘邦这话当然被戚夫人听进去了,什么意思戚夫人想必也清楚。所以她也动起了心思,想让自己儿子如意成为大汉太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戚夫人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给刘邦吹枕边风。《资治通鉴》上说:戚夫人“日夜啼哭,欲立其子代太子”。
当然,刘邦自己也想这么做,所以就打定了主意要更换太子。可这件事情,传到吕后的耳朵里,她会是什么反应?肯定是勃然大怒,再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个情况发生。
如此一来,戚夫人和吕后就走向了两个对立面,俩人就杠上了。这场夺嫡事件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是戚夫人败了,不仅儿子被吕后毒死,自己也被做成了人彘,下场是非常得悲惨。
为什么戚夫人会输得这么惨呢?
原因在于她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原本已经放过她和她儿子的吕后,起了杀心并且痛下杀手。
这句话记录在《汉书》当中: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就因为这一句话,戚夫人母子二人都会被吕后所杀呢?
这事儿还得从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说起。
当时,刘邦在朝堂之上,对着文武百官说,打算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当场就受到了一众朝臣的反对,尤其是周昌,急得脸都红了,就是不同意。
刘邦也没有办法,打算来个缓兵之计,慢慢耗着。吕后那边儿也没闲着,找了张良来商量计策。张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她找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
刘邦知道商山四皓都来帮助刘盈的时候,知道刘盈羽翼已经丰满,再不能撼动了,所以就对戚夫人说,不要再想着太子之位了。
为了让戚夫人死心,也为了给她一个警告,刘邦还亲自在戚夫人面前唱了一首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意思是告诉戚夫人,我都无可奈何的事情,你就不要再强求了。太子刘盈和吕后,不是你能战胜的,以后不要再跟吕后对着干。
可是戚夫人似乎没有明白刘邦的用心,仍旧仗着刘邦的宠信,对吕后很不尊重,不把她放在眼里。
如果说夺嫡之争,让戚夫人和吕后关系走向两个极端的话,戚夫人接下里做的一件事情,更是让两人的关系再没有和好的可能。
什么事情呢?《资治通鉴》中提到:戚夫人把自己住的宫殿名字,从“养德宫”改成了“鱼藻宫”。
本来房子改个名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戚夫人好改不改,偏偏改成了“鱼藻”两个字。这就犯了吕后的忌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