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厥之战-第2/2页
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屡次进犯隋朝,隋文帝派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八道出兵攻打突厥。杨爽率领李充等4将出朔州道,与沙钵略可汗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交战。李充建议乘敌人没有准备,用精兵突袭,杨爽率领5000精兵突然猛攻敌军,大破突厥军队,沙钵略可汗丢盔弃甲,潜伏在草丛中,后来才得以逃脱,士兵死亡大半。
五月,隋将窦荣定率兵出凉州道,与阿波可汗交战,屡败阿波可汗。阿波请求结盟,率军北撤。八月,隋朝派遣尚书左仆射高颎出宁州道,内史监虞庆则出原州道,反击突厥。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春,沙钵略可汗与隋朝作战屡次失败,向隋朝请求和亲,双方战争停止。
开皇十三年(593年)隋灭陈后,把陈后主陈叔宝的屏风赐给突厥大义公主(即北周千金公主,隋改封大义公主),大义公主睹物伤感,写诗记叙陈朝灭亡以怀念周室。隋文帝非常不高兴,待遇礼数渐薄。当时突厥都蓝可汗在位,断绝向隋朝贡,出兵进犯隋朝边境。开皇十九年(599年)春,边境官吏报告说都蓝可汗要攻打大同城,隋文帝派汉王杨谅为元帅,统兵出征。左仆射高颎出朔州道,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豳州道,阻击都蓝。都蓝与达头联兵,攻下尉州(今河北尉县)。隋上柱国赵仲卿率3000士兵与突厥交战,前后7天,大败突厥,俘虏1000余人,牲畜1万头。突厥重新组织队伍,进行反补,赵仲卿列方阵相拒5天,等高颎大军到来后,夹击突厥,都蓝败逃。
杨素与达头相遇,命令骑兵列阵,达头率10万突厥骑兵冲击隋军,隋将周罗侯率精兵迎敌,杨素亲自带领大部队与突厥决战,突厥大败,士兵死伤不可胜数,达头本人也受伤逃回。
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突厥达头可汗犯边,隋朝派晋王杨广、右仆射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和史万岁出马邑道迎敌。隋军在水草中放毒,突厥人马饮食后纷纷死亡,突厥人大多迷信,以为天降恶水,要灭亡突厥,便乘黑夜撤兵。隋将长孙晟追击,轩首1000余级。史万岁与突厥兵相遇,突厥听说是史万岁的军队,不战而退,史万岁追杀百余里,斩首数千级,突厥失败。
当时居住北方的处罗侯之子染干称突利可汗,与都蓝不和,发生内讧,被都蓝打败,率部报降隋朝,隋封之为启民可汗。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正月,突厥步迦可汗犯边,打败隋将恒安。次年三月,突厥思力俟斤渡过黄河,俘获启民可汗6000余人,牲畜20余万。杨素率隋军追击,乘突厥军队休兵息马之际,从后掩杀,全部夺回被掠走的人口和牲畜。
从此,突厥远逃漠北,漠南再没有战争。仁寿三年(603年)秋,步迦可汗的部族分裂,铁勒、仆骨等10余部叛降启民可汗,步迦可汗西奔吐谷浑,启民全部管辖了突厥之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启民可汗入朝,炀帝又亲自巡视北方。此后,隋与突厥不再发生战争,取得了反击突厥的彻底胜利。
隋反击突厥战争的胜利,挫败了突厥贵族掠夺中原的行径,有利于保护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免遭侵扰。在双方20余年战争中,突厥南下主要是为掠夺中原的财物,而不是为争城夺地,缺乏长期的战略,胜则大掠而归,败则逃遁请盟。突厥各部分散,不能紧密团结,力量不够强大。隋朝统治集团根据突厥特点,除派兵防守边境,又主动出兵反击,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隋文帝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策略,分化离间突厥各部,或者用和亲办法拉笼一部,或者出兵攻其一部,使他们相互猜忌,相互攻杀,削弱了突厥势力。例如隋朝诱使达头、处罗侯与沙钵略不合,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相互战争,都蓝可汗与突利可汗相互攻击等,从中坐收渔人之利,起到了战争所不能起的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