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厥之战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隋反击突厥达头可汗部的作战。

    开皇十九年,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其部落大乱。为挽救突厥颓势,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于次年四月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汉王杨谅、柱国史万岁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杨广命秦州行军总管长孙晟率突厥降众为前锋。长孙晟熟悉突厥民俗风情,知其人马均需饮用泉水,乃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药。突厥人、畜饮水后很多被毒死,人心惶惶,认为天降恶水,要亡族灭种,遂连夜遁逃。长孙晟率部追击,斩杀突厥干余。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出塞,到达大斤山(即今内蒙大青山),与步迦可汗军遭遇。步迦得知隋军统兵将帅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参见高越原之战),慌忙引军回撤。史万岁挥马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干。又继续跟踪追入沙漠数百里,凯旋而归。不久,步迦可汗又派他的侄子俟利伐从沙漠东面攻打启民可汗,隋文帝再次发兵协助启民可汗防守军事要道,俟利伐只得退入沙漠。启民可汗大为感动,表示愿千世万代永为隋臣。

    点评:此役,隋用将得当,熟知突厥民情的长孙晟和威震敌胆的史万岁各施所长,顺利击退来势汹汹的突厥军。

    战役过程

    隋朝反击突厥达头可汗部作战,是我国中原王朝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贵族之间进行的战争。

    这场战争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突厥侵隋,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突厥臣服,中间经过了26年的时间,双方复归盟好,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融合。

    北魏时期,突厥族兴起于中国北方。随着突厥由原始民主制向奴隶制过渡,突厥贵族不断南下掠夺中原王朝的人口和财富,与当时北齐、北周政权时战时和,中原各封建王朝也用和亲政策笼络突厥,突厥则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隋朝初年,突厥分为五部,摄图称沙钵略可汗,毗罗称第二可汗,大逻便称阿波可汗,玷厥称达头可汗,此外还有步离可汗。各汗无所统辖,分居四面,而以沙钵略可汗最为强大。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以后,待遇突厥礼数渐薄,于是突厥各部怨恨隋朝。北周嫁给摄图叔父佗钵可汗的千金公主,屡次劝沙钵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双方战争开始。开皇元年(581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联合中原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刺史高宝宁合兵入侵隋朝,隋文帝命令边境修筑堡障,加高长城,并派上柱国阴寿率兵屯驻幽州(今北京市),京兆尹虞庆则率兵屯驻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太子杨勇兵驻咸阳,防备突厥。

    开皇二年(582年),突厥入侵,隋大将军韩僧寿和上柱国李充大败突厥军队。五月,高宝宁带领突厥兵袭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突厥五可汗40万大军汇合,攻入长城以南。六月,隋上柱国李光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大败突厥兵。随后,突厥又进犯兰州,被隋将贺娄子干打败。隋将达奚长儒与沙钵略可汗交战,突厥兵10余万,隋军才3000人,被突厥冲散。后来隋军又集结在一起,四面抗拒,连续激战3天,作战14次,隋军兵器用光,就用拳头相拼,手上的骨头全部露出来。这场恶战杀死突厥兵1万余人,隋军也损兵折将十之七八,突厥兵撤军而回。在西北地区,突厥兵在临洮(今甘肃临洮县)、豳州(今SX省彬县南)等地打败隋柱国冯昱、上柱国李崇、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后,纵兵深入,大掠武威、天水、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弘化(今甘肃庆阳市)、延安、上都(今陕西富县)6郡,牲畜被劫一空。沙钵略可汗还想继续南侵,但因与其侄染干、叔父达头可汗存在矛盾,相互不和,遂撤军北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