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第9/9页





    隋文帝批准了这一建议。

    到了年底,隋朝正欲派四路大军出击都蓝可汗时,得知都蓝可汗已被部下所杀,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突厥国内大乱。长孙晟相准这是一个大好时机,他对隋文帝建议:“现今官军大举压境,连连获胜;而突厥内部自相离乱,可汗被杀。如果乘此机会进行招抚,可以一举降伏。应该立刻派启民可汗的部下到突厥国内分道去招慰。”隋文帝随即派人前去招降。情况果然就像长孙晟所估计的那样,突厥各部纷纷献款归顺。

    600年,步迦可汗再一次大举进犯。隋朝派晋王杨广、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史万岁出马邑道,两路出兵迎击。长孙晟统领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为秦州道(今甘肃天水西北)行军总管,归晋王杨广统辖。他命人在突厥喝的泉水上游投毒。突厥人马大量中毒而死,剩者连夜逃遁,隋军随后掩杀,斩首千余级。另一路的史万岁也大获全胜,追击步迦可汗至大漠之中数百里。步迦可汗派俟利发从大漠东面进攻启民可汗,也被隋朝、启民可汗联军所击退。

    启民可汗对隋朝的援助感恩戴德,他上表向隋文帝致谢,称:

    大隋圣人莫缘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诸姓蒙威恩,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人可汗来也。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隋文帝又让人为启民可汗修筑了金河(今内蒙古托克托以东)、定襄(今山西大同东北)两座城池。之后的几年内,步迦可汗不断地骚扰隋王朝的边境。601年底,隋文帝以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与启民可汗一起北击步迦可汗。次年春,突厥思力俟斤等渡过大黑河,劫夺了启民可汗统领下的人众6000、牲畜20多万头。杨素带兵追击,转战60余里,最后乘突厥士兵驻扎未停当的时候,骑兵掩杀,大获全胜。这一场大战对突厥有很好的示警作用,再加上突厥汗国内部不久便大乱,因此在此后一段时期内漠南暂时比较平静。

    步迦可汗乘着都蓝可汗去世之机窃据了大可汗的位置,但他毕竟原属大突厥汗国西部的势力,在漠北终究缺乏势力根基,虽然当了大可汗,却得不到各部落的认同支持。连续几年对隋作战的失利,加速了汗国内各部落对于步迦可汗不满情绪的滋长,促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603年,突厥国内大乱,原先臣属于突厥的铁勒、仆骨等十多个部落共同起来反对步迦可汗,转而支持投靠启民可汗。步迦可汗仓皇逃奔青海的吐谷浑。这是控制漠北局势的绝佳机会,隋文帝当即命长孙晟送启民可汗于碛口(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让他去招抚各部族势力。启民可汗之父处罗侯曾为突厥大可汗,在未入隋之前启民可汗是统领一方的小可汗,父子两代在漠北有相当的影响和力量基础。

    经历过西面达头可汗篡统一事,在都蓝可汗又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启民可汗无疑是继承汗统最合适的人选。因此,启民可汗一出碛口很快便赢得了漠北各部的支持,迅速掌握了突厥的统治权。漠北突厥的汗位重新又回归东部支系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