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人离虎威余-第2/3页



    好在不久后,龙虎山附近的百骑司,也就是现在的皇家警卫营,通过电报回传,说是发现了突国公的踪迹,并且附带着,李楠神鸟飞天临道山,引来天雷地龙翻……关键是皇家警卫营,竟然在哪里抓获了两位隐太子的旧臣,从他们嘴里得知了一段密辛。

    这一发现,李二直接脑补出,自己的肱骨之臣,竟然为了他,搜罗天下,查找一切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他的一片丹心,自己都感动的差点泪目,对着自己的皇后,红着眼睛说:“观音婢,朕何来之幸,此生有观音婢和突国公佐之,何患之有?”

    这也导致,李楠在第二天,就看到了百骑司,皇家警卫营的人,他们竟然带来了圣旨口谕,让他代天子巡查天下,准有先斩后奏职权,并再次赏赐他美媵三名,财物无数。

    李楠听的稀里糊涂,唯独让李二他老妹丹阳公主李秀宁,和卢婉婷以及王雨嫣和崔莹颖四人,很是不满!自家公爷的怀抱就这么大,又是哪几个浪蹄子,想来瓜分老娘不多的爱了?

    不过一想,肯定就是其他三个世家的浪货。但是想到她们自己的出身,突然又有点凄凄然!

    好在自家老爷对她们,都是一视同仁,对她们都宠爱又加。自己四人还能陪着老爷风花雪月,那三位妹妹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这么一想,她们四个倒是高兴了不少。

    李楠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不过还是很认真的对着西北的方向,对那位天可汗陛下,行之军礼,预祝他身体健康,吃嘛嘛香。笑口常开,少被人怼!

    百骑司回去复命,李楠他们吃饱喝足后,再次登上运输直升机。

    既然李二让他代天子巡查,那么就去这附近的城池转转。一来看看大唐其他地方的民生,一来顺便巡查巡查。

    无聊了打打土绅贪官,把李二的卖好任务完了,有时间了,就帮帮可怜的大唐难民,顺便感受一下,被人敬仰和歌颂的爽感。

    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东汉中叶,张道陵偕弟子到龙虎山修炼“九天神丹”。传说三年丹成,有青龙白虎绕丹鼎。龙虎山现在还有炼丹岩、濯鼎池等遗址,还曾在壁鲁洞发现《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等法术之书。

    张道陵在龙虎山前后达30余年,从事过炼丹创道、编写道书、广招弟子和以符水为人治病,等大量活动,四方从学者达千余人。

    龙虎山之所以闻名,一是有赖于其山水秀丽可人,二是得益于道教天师派祖庭所在地的影响,且有左河水诗云:“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道陵纵使神行远,仍让妖魔惧逞凶。”人们提起道教也往往想起“道都”之称的龙虎山

    而初唐年间,因为动荡,龙虎山真的不算什么,虽然没有后世的那种旅游景点的脏乱差问题,但是说起来真的就是荒山荒坡虽锦绣,庐门绿水是个球!到处充斥着荒凉的气息。

    而唐代以前,龙虎山的道观与佛寺相比,简直更是少得可怜,只有晋代张盛建的祖祠和传篆草堂,以及乡人建的许真君祠,算不得正式道观。

    直到唐代后期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才将传篆草堂改名为真仙观,这是龙虎山有正式道观的开始。直到唐末五代时期,一个偶然的因素,致使龙虎山的天师道获得一个转机。

    南唐国中主李璟为齐王时,曾经梦见坠入深井中,被一位碧眼长髯的道士救出,占ト者说这位道士就是汉天师张道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