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里烽火(中)-第2/4页
当时,隐太子李建成率兵出豳州道,李二率兵出蒲州道来迎击;李子和领兵前往云中,掩杀颉利可汗后部;段德超带兵出夏州,截断他的归路。
后并州总管、襄邑王李神符在汾东一战,斩杀俘获五百人,取马二千匹,汾州刺史萧顗献俘五千。颉利可汗攻陷大震关,纵兵掳掠弘州,总管宇文歆及灵州杨师道迎战,获获马匹、骆驼几千头。颉利可汗听说李二将来,因其不敌,就引兵出塞,唐军方回师。
武德六年(623年),颉利可汗连同刘黑闼、苑君璋等骚扰定、匡、原、朔等州,与守将互有胜负。唐高祖派隐太子李建成,再度屯守北边陲,李二屯守并州,防备突厥入侵。很久后才撤。
然,不久,突厥攻破代州的一屯,进击渭、豳二州,攻取马邑。不久向唐朝请和,归还马邑。
武德七年(624年),颉利可汗攻打原、朔二州,进入代地,不胜。又与苑君璋合攻陇州及阴般城,分攻并州,李二与李元吉屯兵豳州道备战。
苑君璋与突厥兵出入原、朔、忻、并州等地,掳掠骚扰,多次被各将驱逐。同年八月,颉利可汗与突厥举国入寇,从原州连营南下,所到之处都极震恐,李二、李元吉前往讨伐。
当初,关中雨涝,粮运阻绝,李二等扎营豳州,颉利可汗率领一万余骑兵掩杀过来,列阵五龙坂,派几百骑兵出来挑战,唐军大恐。
李二带领一百多人马驰往颉利可汗阵前,大声说:“国家没有背负突厥的地方,为什么背约深入我国?我就是秦王,来与颉利可汗单独一决雌雄。假若一定要以兵马相攻,我才一百多人,白白增加战死者,于事无益。”颉利可汗笑而不答。
李二又驰到突利可汗处说:“你过去曾与我有盟约,有急难,相互助。今日不念当日的香火之情了吗?能出来与我一决胜负吗?”突利可汗也不回答。
李二将渡沟水,颉利可汗见他兵少,又听见他香火之情的话,暗中疑忌突利可汗,于是派使者来说:“秦王别恼,我本无打算交战,只是想与王商议事情而已。”说完后退兵。
李二用离间计,突利可汗又心向李二,不愿再战。颉利可汗也失去强力不能战,就派突利可汗和夹毕特勒思摩入朝请和,唐高祖同意。
突利可汗依附李二愿结为兄弟。唐高祖见思摩,让人引他上御座。思摩跪拜辞谢,唐高祖说:“我见你,就像见到颉利可汗。”思摩才就座。
突厥年年侵扰唐朝边陲,有人劝说唐高祖:“突厥多次入寇,是因为这里有府库及好女子。如果我们离开长安,那好战之心就会停止。”唐高祖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翻越南山,到樊、邓一带巡察,准备迁都。
众大臣均赞成迁都,独李二说:“夷狄自古就是华夏的边患,没听说过周、汉因此而迁都。希望能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将可汗擒来。”唐高祖这才打消迁都的念头。
那一次,颉利可汗已言和,又因雨多,弓箭都松弛毁坏,也就解围而去。
唐高祖召集群臣询问备边的办法,将作大匠于筠提出在五原、灵武黄河边设置水军防守,中书侍郎温彦博说:“魏国曾筑长堑遏止匈奴,此法现也可用。”唐高祖派桑显和到边境大道外挖堑,并召江南船工大造战舰。
颉利可汗派使者来,希望能开放北楼关,便于贸易,唐高祖不能拒绝。当初唐高祖统领天下伊始,撤消十二军,崇尚文治。至此,因为突厥之患,重新置军操练。
武德八年(625年),颉利可汗侵略灵州、朔州,与代州都督蔺謩,在新城交战,蔺謩兵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