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魂魄鬼雄-第2/3页
成赵大军虽然退去,可神武帝等人音信全无,派人搜寻不得,杨庆无奈之下只能筑起六座衣冠冢。长河大战七日后,神武帝竟奇迹般地出现在平朔城外,他单人匹马,甲胄尽裂,伤痕遍身,血染衣袍。坚持到平朔东门外坠地晕厥,那匹杨庆赐给他的坐骑也在此时呕血而亡。杨庆将神武帝接到住处亲自看护,请来名医救治,终是保住神武帝性命。
自此以后,神武帝得到杨庆重用,被委以将军之职,杨庆还让其弟杨茂教导神武帝。杨茂虽说生于武人世家,却是一位知名文士,诗书礼乐、天文地理、庶政兵法,无不精通,是杨庆起兵自立的重要倚仗。杨茂满腹才学、平易近人,他遵照兄长之命悉心教育神武帝,神武帝也颇有天分,很快学有所成。杨茂极其赏识神武帝,而神武帝本人也生得英武伟岸,于是杨庆做主,将杨茂小女杨英娥嫁与神武帝为正妻。神武帝在杨庆、杨茂兄弟悉心栽培下逐渐成长为一方统军大将,在杨庆麾下征战四方、无役不与,坚昆部众也成为河西各路兵马中首屈一指的劲旅。
读到此处,重揆不免热血澎湃,他没有亲历过战争,但他知道,今日一切富贵安逸都来源于他曾祖——大夏神武帝当年在战场上的舍命搏杀。跃马扬鞭、建功立业,男儿当是如此,可惜如今的重揆只能在书卷上缅怀往昔。除了一时涌起的热血,无处立功的悲哀。
“臣自还河西,遇部落故人,追思昔年长河一役,穆律莫护、拔岳阙、纥罗侔奴、贺利咄、贺利廆五人随臣舍命护主,俱殁于阵,唯臣得免。今臣蒙圣恩,忝列公爵,乞陛下取臣食邑,分赐五人子各百户,以抚众心。”
这段叙述不见于国史,取自神武帝在故秦乾道二年向太武帝杨庆为已故的奏疏。故秦建国之时,诸勋臣大将论功封赏,神武帝受封上邽郡公,实封不过六百户,而那五人正是国朝几家世袭国公的先祖。
重揆研读国史时耳闻过五位国公始祖,但国史对五人仅是略作介绍。五人随同神武帝掩护杨庆突围一事,国史中记载简略,并未详述五人结局,直到看过《创业录》,重揆才清楚五人救主的始未。
重揆发出慨叹:“孤一直好奇贺氏一门为何能承袭两国公,今日方知其中缘由。”
“正是,贺利咄、贺利廆兄弟追随先帝护卫秦主,终以身殒,二人子孙为先帝建国定鼎也立下大功,所以先帝特加恩赏,让二人子孙同列国公。”
“说到几家世袭国公,孤还想问问。建国之初先帝曾下令更易姓氏,孤年岁不长,不甚了解此事,叔祖可否赐教?”
“殿下如此说,恕臣僭越,斗胆为殿下答疑。先帝虽起自草原,以武兴邦,但素来欣慕中州风土,乾光二年下令随其迁居中州的瀚海部落上至酋豪、下至黔首,分定姓族、编户赐田,比照中州士庶确定门第,其中专择出自坚昆部的显贵高功者八家,赐爵国公、世袭罔替,子弟拜官授职皆取高品,是为八著姓,适才所说那救主五人皆属八著姓。八著姓依次为穆律氏,今改穆氏,世袭宋国公;陆伊浑氏,今改陆氏,世袭汉国公;拔岳氏,今改岳氏,世袭费国公;纥罗氏,今改罗氏,世袭莒国公;贺利氏,今改贺氏,世袭颖国公、虔国公;忽于鲜氏,今改虞氏,世袭赵国公;罕敦氏,今改韩氏,世袭汝国公;斛利博氏,今改厉氏,世袭管国公。以上八姓九公,乃是皇室之下至贵之家,虔、费、汝三公后来因事夺爵,现存六公。”
燕王侃侃而谈,显示出对国朝宗室卿贵谱系传承的了解,重揆赞叹道:“叔祖,今日相谈令孤大为受教。”
“殿下如此说,说明臣不失职守,毕竟皇室谱籍皆臣分内之事。”说到此处,燕王在重揆面前无端由地发出一阵感叹:“细想起来,先帝皇子、公主凡四十九人,与八姓九公通婚者众多,同气连枝、荣辱一体。可叹今上子嗣稀薄,君臣联姻之盛况不复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