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魂魄鬼雄
大夏开国逾五十年,昔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早已成了过眼云烟,祖辈的百战功勋全都成了衮衮诸公吹嘘夸耀的谈资。
历代修史籍者莫不惜字如金,力求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国朝史官也是如此,许多风云大事都是一笔带过,重揆每每读之总是意犹未尽。宗正寺所藏的《太祖创业录》属于皇帝私家著史,由神武帝诞生写到乾光三年大封功臣为止,整体篇幅小于国史,许多记载较之国史更为丰富详实。
关于神武帝早年经历之记载,《创业录》与国史相差不大。神武帝十四岁时,父兄皆因部落内乱丧命,他临危受命、接任首领,之后手刃仇敌、重聚部众。父兄死后,经历内乱的坚昆部实力大损,周遭部落多有窥视,神武帝为免重蹈父兄覆辙,率部众南奔河西,归附杨庆。神武帝投奔杨庆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在关系河西存亡的长河之战中一战扬名。
长河之战堪称神武人生境遇之大转折,《创业录》中不吝笔墨,大书特书。
康端陆沉五十四年后,成赵短暂统一中州北方。成赵王族同样来自瀚海,在齐末乱世时迁居中州,其君主自称天王,各有尊号。成赵文教落后、统治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王族子弟为争夺王位相互攻伐,中州士民深受其苦,因而叛乱丛生。
杨庆出身河西武人,其宗族世代戍边,本人则以智略闻名乡里。成赵兴起时,河西诸将共推杨庆为主,他省时度势,以河西九郡归附成赵,受封镇西将军。杨庆深知成赵乃虎狼之国,始终虚与委蛇,暗中积蓄实力,抓住成赵因王位更迭而引发内乱的时机自立为王。杨庆本想趁成赵内乱南下拓土,结果连遭败绩,苍惶退回河西,与成赵结下仇怨。成赵广胜天王赵弋仲在夺取王位后一面屠戮兄弟子侄,一面整顿内政,使成赵内部稳固,得以有余力讨伐背主叛乱的杨庆。
杨庆称王两年后,赵弋仲亲率十万大军渡过长河,意欲荡平河西。两军在长河北岸爆发大战,河西军寡不敌众,大败溃散,就连杨庆亲卫都被成赵骑兵冲散,一员成赵大将冲击至杨庆近前,所持马槊甚至戳中杨庆坐骑鞍桥处。值此危急之际,原本率领三百余名坚昆部众在战场外围担任游奕的神武帝率部直趋杨庆所在,驱散成赵骑兵,神武帝挽弓射倒那员成赵大将的坐骑,将其逼退,救下主君杨庆,而后收拢四周溃兵向西突围,期间又遭遇大股成赵兵马追击。
《创业录》中收录了当时在杨庆身边担任记室参军的裴玄真一段叙述。
“势甚危,帝敛兵千余拥秦主至高阜。会赵骑三千来奔,帝以强弩压之,使众怿驰逆其锋,少却,大躁伐鼓,挥选锋捣其中坚,数挫之。复有赵步卒千人列阵阜西,皆长兵,帝领悍卒披重铠步斗,皆持斧锤,斫其阵,破之。稍顷,赵人益兵复来,再败。由巳至申,帝奉秦主沿山西去,且战且走,斗数合,舞槊往驰,杀数十人,士卒忘死,斗愈急,气愈壮,赵人披靡,遗尸遍野,以游骑迫之。赵王怒,立大旆、张黄屋,督步骑万余临秦主所在,进围之。”
经过连番苦战,杨庆身边仅剩数百兵马,眼见赵弋仲亲率大军前来,自认为必死无疑,让神武帝等人退走,各自寻求生路,自己则准备挥刀自刎。神武帝当即夺下杨庆配刀,劝诫主君切莫轻生。形势急迫之下,神武帝换上杨庆甲胄、坐骑,率领亲信五人向南狂奔,命其余人马重新擎起大纛护卫杨庆向西撤退。广胜天王赵弋仲英雄一世,竟被如此伎俩蒙蔽,他断定大纛是掩人耳目,杨庆必在南逃六人之中,当即挥师南追,杨庆则逃出生天。
在坚昆部众舍命护卫下,杨庆狼狈逃回河西治所平朔,他下令在平朔城中堆积薪柴,准备在赵军攻城时玉石俱焚,万幸这一刻没有降临。赵弋仲在取得大胜后很是得意,尽管没能擒杀杨庆,仍是大摆酒宴庆功。翌日拔营时,宿醉未消的赵弋仲纵马狂奔,竟摔落马下,一命呜呼。天王殒命,麾下将领纷纷领兵归国,参与到王位争夺当中。成赵深陷内乱不能自拔,河西因此逃过一劫,杨庆获得喘息之机,此后一面与民休息、厚积国力,一面整军经武、交好强邻,蛰伏十年方才东出争夺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