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第11/11页
前者很安全,甚至会为你加分。
后者很危险,不但不容易得到回答,还有概率被拉黑。
我不喜欢“非常确定”自己比我聪明的人——主要是这类人非常麻烦,说话费劲而且经常没完没了。而且这类交谈,我说得越多、回复越难驳倒,在对方眼里只会罪越大,如同自掘坟墓。
最后往往还是不能不当恶人,这很无谓。
这些基本套路,不光适用于我的评论区,还基本通用于整个社会。
其实从个人到组织乃至到国家社会,没人不准你提出问题,但“质疑”是另一回事。
把“不容置疑”误作“不容质疑”,这是一个流毒极广、贻害无穷的致命的错误。
人人都不能“不容置疑”,所以除非特别声明,否则人人有默认的【置疑权】。
但是记住、记牢——人人都是不容质疑的。除非特别授权——这种授权极其罕见而且往往不可信,否则任何人对任何人都默认没有【质疑权】。
搞混了这两者,足以让你的职业生涯、亲密关系、政治生命——乃至生命本身——当场死亡。
这是最危险的蠢行之一,自己长点心。
29)关于规范的提问。
看了东西有追加的问题要问,不要只在评论区里问,主要要用知乎的“问题邀请”功能。
原因有二——
第一,我平时其实非常忙,每天收到的评论很多。你写在评论区,除非我当场有时间且有兴致回答,否则回头要再找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的。而你邀请回答的话,你的邀请会一直在堆栈里,虽然也很多,但肯定比评论少几个数量级,被找到的概率大得多。
第二,在评论区里给你回答,看到的人远没有在答案区写新回答大。这样对其他人有更大帮助。
也因为这个原因,邀请之后建议把你邀请的问题链接写在讨论区,以便将来的人直接跳转。如果我回答了,更建议你把回答的链接也放到自己的提问评论下,更能帮助同样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人方便的找到。
做足全套功夫的人,在我眼里就不仅仅是“想要知道答案的人”,还是一个“乐于降低别人的生存成本的人”。
一方面,后者在我心中的地位比前者高得多,因为这已经是我的同路人了。
另一方面,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自己做事要习惯性的做到顺带让后人被动受益。
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有历史意义。别看这是这一问、一邀、一记,看似只有不知几人受益。
但这就是历史意义。
#未完待续TBC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