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第10/11页
从现在开始,接受评论区指出“这个说法可以改得柔和一些“的建议。
预先感谢所有的帮助和谅解。
25)我的东西,不建议直接转发给自己的亲属家人。因为这就像傻男生送女朋友美白霜一样。
人家不但不会擦,还会连本来自己下的单都退掉。
ta们只能凭缘分从与你无关处自己去看到。别人的亲朋,看到的该是你的转发;你的亲朋,看到的该是别人的转发。
将这东西转发给自己的亲朋这个行为是直接违背这些东西的原则的,那会形成一个奇妙的讽刺——ta们否定的根本不是“美白霜”,而是“男朋友”。
26)持有一个名字纯属为了避免你们无法找到全部答案而导致的逻辑无奈。
我基本上把我的成功定义为“看到、看懂、记住这些话的人数-记得我叫什么的人数”。
记得住名字,就是崇拜的开始。
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跟一个“粉丝”说话,对此毫无训练,而且不感兴趣。你用粉丝腔跟我说话只会导致我不知道跟你说什么,反而造成“冰冷的对待”,最后大家都很尴尬。
为了这个目的,我会定期改名。
这会导致你们在评论区里留下的各种缩写称呼定期失效,还会导致后面的人的困惑。
所以我很可能会因为你留言里带了这类“名字简称”而删掉你的评论。
这当然会造成你辨识我的困难,但我不认为这在技术上无法克服——并且这样就会导致你失去阅读,意味着你对这些内容的在意仍然是休闲和娱乐的。
抱着休闲娱乐的态度,看这些东西是很辛苦而且缺少收益的,对你其实是一种浪费时间,省了也好。
关注这些话的方法,不要关注这些话的立场。你毫无认同这些立场的必要。
关注这些推演的过程,不要关注这些推演的结论,你毫无接受这些结论的必要。
不要在任何意义上——无论是显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认为可以通过“采取相同立场、认同相同结果”来向我表达“忠诚”,以“求带”。
我并不见得永久认同我的现有立场、也不一定会永久坚持我的结论——我还没死,为什么要先冻起来?
我更不需要人的忠诚——若是需要,何必如此麻烦?
**人类不应该、也可以不靠“求带”这种模式——**我要告诉你们的、向你们示范的正是这个。
其实我不建议对我给什么称呼,一定要的话,答主、作者、“你”就可以了。
27)防失联及一些其他内容。
爱发电·连接创作者与粉丝的会员制平台/@johnhexa
28)关于如何高效安全的怀疑我的答案。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a)“这个答案是不是和某个历史答案有矛盾?”简述矛盾点,提供原文链接。
b)“这个理论如何在xxxxx假想场景下实践?”简述具体场景。
c)“这个似乎和xxx科学理论/论文有矛盾?”简述矛盾点,提供原文链接。
d)“那么如何用这个理论解释xxxx现象?”简述具体现象,提供资料链接。
注意使用疑问语气,加上“似乎”“会不会”“好像”“我感觉”这些疑问助语,避免让我误认为你已经绝对确定自己找到了漏洞前来“吊民伐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