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靠海吃海
虽然现在张坚没有找到成都,成都应该还在海底,但是海是现成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这么好的资源也是部落的优势,张坚准备安排一次海边考察。
张坚和他的跟班走在海边,远远望去是几个岛屿,张坚拿出望远镜观察了下,海岛上没有看到有人生活的迹象,只是有很多海龟和鸟类。张坚回想后世的地图,这几个岛屿应该就是龙泉山脉了吧。也是因为这几个岛屿的阻挡,海边的没有太大的风浪,如果有海啸,估计这几个山脉都可以阻挡,这里真是一座天然的良港啊。这里一定要修一座码头,但是船怎么来啊,之前做的独木舟可以在河流里面航行,但是在海里几下就会被浪打翻,得造更大的船。正在想着码头的事情,突然看到累手里拿着东西跑了过来:“爸爸快看,这个好漂亮啊。”张坚接过一看是贝壳,然后给累说:“累啊,这个是宝贝,是一种很珍惜的贝壳,它就像你对于爸爸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累说:“爸爸,这里还有好多,我都采给你。”这下张坚一下就想起来了,这个贝壳不是说只有印度洋才有啊,怎么这里就有。看来这个贝壳是自己这里独特产出的。稀有,轻便,耐保存这个不是货币的先决条件吗?自己部落必须要把盐本位改为贝本位,以货币作为部落的货币,但是作为贝壳怎么能让其他部落信服喃,必须要有盐本位来背书,只要使用贝壳能在部落兑换到相应的盐,哪么轻便的贝壳一定会替代盐块的,看来部落生产盐必须提上日程。
张坚转身给芙蓉说,回到部落发出一个法令,所有的宝贝都是部落酋长私有,严禁任何人采集和收集天然宝贝。然后抽调人手准备开垦盐田,前期需要50人来劳动。明天通知狩猎队上山探寻巨木。
第二天张坚就开始带着狩猎队上山寻找大木去了,这次要造海船,至少得直径6米左右的巨木才可以,这些木材生长已经几千年了,要到后世绝对要被环保主义者给喷惨。不过原始社会没人管这个,而且要发展也必须向自然界索取资源。这样的巨木就算后世有先进的机械,采伐依旧是很困难的,张坚只有采用最古老的办法,用时间换体力。张坚找到了合适的巨木,就用红色的颜料做上标记,然后让狩猎队将这颗巨木下端的树皮给剥掉,只要剥掉树皮,树木无法传输养分,树木就会枯掉,同时树木会变得很轻,白蚁也会在剥掉的树皮的这段树木做巢,过一年或者两年,这个树木就会因为承受不起自己的重量而倒塌。然后将倒塌的树木放到河流飘到张坚的部落,然后使用火烧加锛刨的方式做成船。这个时间会很漫长,但是张坚有的是时间等。做好了一切,张坚告诫狩猎队员要注意这些巨木,避免巨木猛然倒塌压死部落的民众,同时要告诫部落的民众少来这片区域,狩猎队员一旦发现木材倒塌记得通知张坚。
这边盐田挖掘得还算正常,盐田就是利用太阳光的热来晒干海水制盐,只要面积大,人力需求其实并不大。张坚想起了胖巴,就算胖巴用奴隶不要工钱,奴隶总要吃饭,陶器熬煮总要陶器和燃料,你胖巴怎么和我比成本,而且我的盐杂质比你的还少。张坚不仅哈哈大笑了起来,不过猛然一激灵,“靠,怎么都到了原始社会,制造业还这么内卷。”远在盐场的胖巴这个时候突然打出一个喷嚏:“怎么突然感觉好冷。”马上吩咐侍女给他拿了一张兽皮盖上。
盐场的提灌当然还是了龙骨水车,但是张坚这次的龙骨水车是通过风车带动的自动化的龙骨水车,广泛使用的玉琮使得传动的阻力减少,风车也可以轻松地带动水车。随着第一批盐出田,张坚试着吃了下,盐的结晶品相比曲部落的好多了,一点苦味都没有,为了防止盐吸潮,张坚准备让陶器坊烧制陶罐来包装盐,陶罐上的花纹也改为蜀字样。而之前的酒还是保持原先乌字样,因为乌粮液的知名度已经在各地部落打开了,重新换个品牌不合适。不过张坚提纯了一批高度酒,目前还只是药用消毒用,并没有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