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老林(下)-第2/3页
身上插两根草比较常见,代表这是正常平卖,卖家不那么急,心里也有开价,不过不会太高,主顾还可以还价。
如果身上只插一根草,那就表示这是贱卖,价格由主顾看着出,这边甚至不会还价,通常这都是遇到难处了要急卖,只求快点找个管吃管住的地方。
这妮子站在街边垂头只看自己的脚尖,一直没抬头,所以老林也看不清长相,但这妮子有个好身段,个子高挑,而且看得出来年纪也不是太小。
老林见到这妮子竟好像是中了邪一般,停在街口越看越觉得顺眼。一个典型的庄稼汉盘腿坐在妮子旁边,他似乎捕捉到了老林投来的目光,也向这边打量过来。老林不敢和他对视,连忙看向别处,却又忍不住飘忽着再瞄过去几眼。
身上这些钱,买人应该是足够了。老林自己都惊讶怎么忽然会冒出这种想法。放在平常,买人家妮子这种事他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遇到这种大灾每张嘴都是个拖累,人也最不值钱了。
不过就算是钱够,如果在这种时候买一个人回来,那家里的口粮可就更没着落了。可要是错过这样的时机,自己那儿子想找个健全的媳妇都难,凭他家的境况和儿子那张闷嘴,找不找得到媳妇都不好说,更不用说这么端正的妮子了。
老林僵在原地,想走又迈不动步子,想上去开口又实在不敢,左右盘算,左右为难。遇到大灾年,饿死整户人家的事可是一点都不少见,他这点钱已经难保自家饥荒了。
老林这时还不由想起了自家传下来的那些规矩,二十四岁不结婚就要绝后,这份血脉就保不住了。先不管这说法会不会应验,要是儿子一直娶不上媳妇,自家最后也是落个绝户,这和饿死全家也就是早晚的区别。
一想到全家挨饿这种事,老林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那哑巴婆娘,心里立刻又不忍了起来。自己的婆娘不会说话,大半辈子跟他过的都是穷苦日子,谁也不知道她究竟咽下过多少委屈,但哑巴婆娘只要见到自己从来都是一脸欢快的模样。让婆娘跟自己享福可能这辈子都做不到了,但是也绝对不能让她挨饿,哑巴婆娘的幸福大概就这么简单,这也一直是老林最后的底线。而且老林觉得他只要保住这寒酸的底线,应该就能保住婆娘脸上那份欢快。
老林这辈子大概只做过一件对不住自己媳妇的事。当年哑巴媳妇嫁给老林刚七个月就给他生了个儿子,老林一气之下把媳妇和孩子带出两百多里丢在了外面。老林原本是想把人带到老浪口,但路实在太远,放在半路就自己回来了。
老林他爹知道这事抬手就抽了他一巴掌,气得跺着脚说:你当年也是七个月,你看看咱俩这长相,谁敢说咱们不是爷俩。揪着老林的袖子又说:就算是外面的种,这媳妇你也得要着。
爷俩一路小跑,又是将近两天一宿才赶到了老林扔人的地方。到了地方发现哑巴媳妇还在原地眼巴巴地等着呢,估计她是怕自己一动老林回来寻不到她,所以干粮全吃完了也不敢乱走,这些天应该是一直在原地干等着。看样子她可能根本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不明白自己这些天是被老林扔出了家。
哑巴媳妇见老林终于回来了,顿时笑了又哭,哭了又笑,看不出任何嗔怪和委屈,还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林看。谁也不知道她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人已经饿得脱了相,腿也开始浮肿了,但孩子却带得好好的,似乎还胖了一圈。
那次老林是背着婆娘回的家,因为她的腿都已经饿肿了。老林那时候就发过誓,这辈子不能再让这媳妇饿着。老林当时没说,说了媳妇也听不见,不过这事一直都在他心里揣着。
想到这,老林知道自己也不用再犹豫了,这才终于收回了目光,掂了掂肩上的担子径直走向镇里。
粮价果然是见涨,而且看来已经到了一时一个价的地步,有些米铺已经收上门板干脆把生意停了。老林挑着他的担子在明岭镇里兜了两圈,两块银洋都换成了最糙的口粮,两个粮袋子最后比他想的瘪了不少。
不过老林这时却不心慌了。他经常和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坎又能有多大呢,你提前担心什么也都是在自己脑子里琢磨的,-只有走了一步才能知道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