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出京赴泾原



    七月十二,郭映在平康坊大宴京师侠少以及一众相熟的将门子弟。

    酒酣耳热之际,他忽的拍案而起,向众人道出了明日将启程往西疆戍边一事,引得众人皆惊愕万状。

    虽然前日善福寺诗会上郭映的诗作经过一天两夜的发酵,已经被传扬得沸沸扬扬,甚至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但京中的显贵人家都只当是他是故作忧国忧民之态,借题发挥,毕竟都不是认识第一天,谁曾想他竟然真的要去西疆戍边,这实在是太出人预料了。

    “八郎,你这不是自讨苦吃么。”

    说话的是已故的扶风郡王马璘的长孙,马铭。

    他年岁比郭映略大,但是性格跳脱,行为莽撞,在一众勋贵子弟里,他最是能惹是生非的一个,不过他与郭映的关系也是最要好的。

    也只有他在郭映面前毫不避讳,不讲究那些个繁文缛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那西疆是个什么情形别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么,不说刀剑无眼、战事凶险,就单单那穷山恶水,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你何必去受那个罪。

    留在长安,咱们美酒佳肴、美人娇娃,不好吗?”

    马铭喋喋不休地劝说着,其余几位与他同龄的勋贵子弟纷纷附和。

    他们平日里不是结伴去花街柳巷找乐子,便是吟诗作赋或者喝酒玩闹,可郭映突然要去戍守边陲,这不是开玩笑么!

    大哥走了,还怎么玩?

    听着众人的劝告,郭映却是神色坚毅地摇了摇头,只听他徐徐说道:“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能怀恋于温柔之乡?

    我意已决,诸君无需多言,若是有心助我一臂之力,便备上弓马,好让我招募一二猛士。”

    说罢,他端起酒碗,仰首一饮而尽。

    酒水辛辣刺喉,呛得他直咳嗽,却也难掩他眼眸中迸射出的精光和昂扬斗志。

    他这个年纪,本就是人一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再加上他素来有侠名,霎时引得一众京师侠少神往不已,更有那成名已久的大豪当众表露追随之意。

    郭映闻言,起身赞曰“大唐道道埋忠骨,州郡处处是豪杰”,并题诗一首。

    宴终,郭映得宝马良驹近百,猛士五十。

    神将一员。

    这个神将自是韦皋了。

    历史上他镇守蜀地二十一年间,破吐蕃兵马四十八万,生擒吐蕃大相论莽热,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功封南康郡王,人称“武侯转世”。

    是不折不扣的名将,当世除了郭子仪,能在功业上与他一较高低的不出一手之数。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戏剧中那么玄幻,韦皋是在平康坊饮宴之事传出之后,主动来到郭府投帖拜见的。

    不过郭映看了拜帖之后,当场就来了一出礼贤下士、倒履相迎的戏码,这让韦皋大为震撼,同时又感动不已。

    除了岳母苗氏与妻子,这还是第一个对他如此礼遇他的人呢。

    他是赘婿,以往在张府,没少受奴婢下人们的冷眼和奚落,反观郭映则不然,待他甚是亲厚,不但邀他一同进餐,还引他见了高堂。

    这份礼遇,让韦皋顿时感激涕零。

    登堂拜母,这可是当年孙策对周瑜的礼遇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