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霍娘小玉



    而这场诗会所引起的风波并不止于此,只是郭映匆匆离场,去了赵氏的庄园,并未来得及知晓而已。

    不过有了诗会上的一番铺垫,郭映的号召力就远非昔日可比了。

    当他再提及要去西疆戍边时,一干赵氏的子弟纷纷表示要自备弓马,随他一道上阵杀敌,收复河山。

    赵氏虽然朝中无人,但在乡里还是颇有根基的,郭映的舅舅赵破虏转瞬之间就给他拉来了两百健儿。

    于赵破虏而言,外甥有志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他这个做舅舅的,自然是要鼎力相助了,而赵家的子弟跟了郭映,当然也是有好处的,立功受赏至少能有保证,除此之外,升迁也肯定比做小兵快些。

    再则,郭府肯定也不会对他们的家眷有所表示,一份钱粮是少不了的。

    不过郭映可不会来者不拒,且不说皇帝多半是会封他一个小官,便是封他一个大官他也养不起这么多人。

    他最终只是让荔非珣挑了二十个弓马娴熟的健儿跟随。

    毕竟他还要考虑到郭家的旁支庶子、京师的侠少,万一再有其他将门的子弟要跟着去,总不能拒绝了吧?

    而且他身边还有不少将门纨绔,他寻思着若是将这帮废柴也拉到船上,将来到了关键时候未必不能济得大事。

    经过上次大明宫面圣之后,郭映心里对李适的期待已经变成了零,而且心底隐隐萌生出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那就是尽一切心思向上爬,顺带着收揽人心、扩充兵马,等到了四五年后的“泾原兵变”时,直接效仿曹操打着救驾的旗号行劫驾之事,然后打出“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

    当然了,这个想法操作起来的难度可能比曹操迎天子到许昌这个剧本的难度更大,就算真成功了也极有可能落得一个千夫所指、举世皆敌的下场,毕竟此时的大唐不比汉末,人心尚在。

    一个搞不好,就是九族尽灭。

    但是从眼下看,他去从军戍边之事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了,郭映自然要未雨绸缪一番。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再则,郭映心里也是有股子志气的,他有时候心里就想司马懿能用十几年磨一剑,一日之内夺取曹氏四代人的基业。

    我郭映,就不能五年磨一剑,夺取李唐八代人的基业吗?

    ……

    翌日一早,郭映一行三十三人启程返回了长安。

    除了身边的十名护卫,赵氏的二十子弟,妹妹郭晚,回城途中还多了一个人,王储。

    他本来是要参加今年的秋闱的,但是行卷不认识达官贵人,干谒又无门路,自认进士及第的机会渺茫,便有了另觅他途的意思。

    在听闻郭映要去西疆任武职之后,他便主动请缨,说是要追随郭映共赴边疆,还吟出来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郭映见他态度坚决,便欣然应允了,一来王储与郭家有那么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二来这人确有几分才学,做个狗头军师大抵是够用了。

    ……

    回到长安,郭映第一时间就把郭晚送回了家中,然后去了胜业坊古寺巷,那里有他的意中人,霍娘小玉。

    霍小玉本姓李,是霍王李晖之女,按说是皇室宗亲,天家贵胄,但因为其母郑净持是歌舞伎出身,她在王府的地位并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