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善福寺诗会(下)-第2/4页





    想到这里,他看向场中,目光扫过台下,最终定格在一处,笑问道:“敢问上一个答题的是哪位贤达,请出题吧。”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白色儒衫的年轻男子就站了出来,却见他面含愠怒,向台上的郭映怒目而视:“不才韦俊,家父韦少卿。”

    郭映恍然大悟,怪不得眼前这人对自己怀揣敌意呢,原来是韦伦的儿子。

    不过这事儿已经发生,且皇帝也没再追究,他也懒得再提,便道:“今日是众人的诗会,不是谁一人私人宴会,我劝韦公子还是少带点个人情绪,不要误了大家的时辰。”

    他这番话说的很客气,但是韦俊听了却是勃然大怒,只是碍于韦应物、李端等一干文坛大家在场,不敢发作罢了。

    他愤然瞪了郭映一眼,深吸口气,努力平息下愤懑的情绪,旋即沉声道:“今日是立秋之日,便以秋为题,请郭郎赋诗一首。”

    话语间,他特地咬住了“郭郎”二字,语调刻意拔高,显然是在宣泄心中的愤懑。

    不过平心而论,他这题出的也不算刁钻,并没有表现故意与郭映为难的意思,反倒是表现出了自个儿的光明磊落。

    但郭映可不会顺着他的意,虽然他肚子里写秋天的名篇一箩筐,但他还真不打算顺着剧本来。

    毕竟现代人,玩的就是反套路。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郭映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却见他伸手脱帽掷于地上,背负双手,缓缓踱步。

    片刻之后,他的双眼已经饱含热泪。

    “中原板荡,山河破碎,映实在是无心伤春悲秋,旦有一言,赠于诸君,请诸君静听。”

    他一副悲戚莫名的神情,底下的士子文人见状,亦是不由肃穆,正襟危坐。

    唯独韦俊冷笑不止,一脸的嘲讽,在他看来,这无疑是郭映作不出诗,又不甘心认输找的托辞。

    不过,他倒也不怕郭映拿出以前精心打磨过的诗句,技惊四座、反败为胜。

    因为诗会有诗会的评判标准,若是诗不达意,与题材不符,那么就算是他的诗能达到名篇水准,在与会众人心中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就在他打定主意看好戏的时候,郭映微垂的眼皮陡然掀开,星眸中寒光乍现。

    而后,郭映踏出一步,朗声吟诵出第一句:“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此言一出,台下众人齐齐色变,河陇失陷,为异族所据,自本朝开国以来,还是头一遭呢?

    这也是无数爱国志士心头的痛,如今被郭映直接揭开,他们的心顿时揪了起来。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河陇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郭映紧跟着又是两句,一副河西残兵在吐蕃围困下苦苦支撑的凄凉景象,浮现在众人心头。

    这两句诗虽然短促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画面却让人触目惊心,那惨烈的野战、攻防战就像是摆在眼前似的。

    尤其是那句“四面胡歌声转急”,仿佛是一柄重锤击打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不禁令在场士子黯然神伤。

    就连一贯寄情于山水、性子清冷疏淡的韦应物,也忍不住露出悲戚之色。

    而韦俊则把一双浓眉紧皱成了个川字,眼中尽是血丝。

    “烽烟断绝鸟不飞,二十四年不解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