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赴任-第5/6页
陉,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3】有八陉:第一曰轵(zhǐ)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第四滏口陉,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第七蒲阴陉,第八军都陉。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连通中山国和代郡,“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蜒百余里。
花了两天时间,小心翼翼的通过飞狐陉后,孔邑作诗一首,感慨飞狐陉山势之险,作好之后却严禁众人流传出去。
《飞狐道》
百里飞狐一线天,
旋踵转足畏深涧。
剑峰刀壁横前路,
难阻戍边心志坚。
到了代郡,按照之前订好的计划,孔邑命文丑去招募以前的马贼同伙;来异、戴邵、孔勖带车队经平舒、狋(yí)氏,沿治水南岸到雁门郡剧阳县,即来异的家乡修整;自己则带赵云等三十近卫骑兵(重骑兵),人骑双马,星夜前往上谷郡宁县拜访了护乌桓校尉公綦(qí)稠。
公綦稠自去岁(公元185年)宗员被调走后便接任了护乌桓校尉,掌管千余营兵、数千乌桓募兵,驻守宁城,监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及辽东(含辽东属国)等诸郡乌桓,北抗鲜卑。
孔邑到雁门戍边,主要的帮手就是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银印青绶、秩二千石,始于前汉昭皇帝时的范明友,因渡辽水而得名。度辽将军屯驻五原郡曼柏县,与护乌桓校尉合称二营,常备营兵千余人。有时朝廷也调黎阳营、虎牙营前往曼柏,与度辽营协同戍边,如明皇帝时曾“以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副校尉来苗、左校尉阎章、右校尉张国将黎阳、虎牙营士屯五原曼柏。”
使匈奴中郎将,银印青绶、比二千石,拥节,负责持节出使、卫护并监察匈奴等职责。原本使匈奴中郎将驻地和南匈奴王庭皆在距曼柏不远的美稷,后来随着西河郡治南迁至离石,使匈奴中郎将驻地和南匈奴王庭也迁至离石【4】。
从护乌桓校尉府出来,赵云见孔邑面现忧色,便出言相询,孔邑叹了口气答道:“哎……子龙,吾所忧者有三:其一,公綦校尉虽然武勇,但治军不严,宁县周边百姓多有怨言;其二,宁县乌桓募兵数倍于汉军,一旦生变,万事皆休;其三,公綦校尉提起鲜卑面露惧色,恐怕早被鲜卑打怕了,如何能为吾辅翼?”赵云闻言点头称是,对孔邑惊人的观察力叹服不已。
从宁县往高柳,途经大名鼎鼎的雁门山【5】,于是孔邑带赵云、赵烈、戴冲、左秀、贾飞、湛奴、田汉、太史慈等近卫沿山道而上,登至峰顶。在山巅举目北望,绿油油的大草原一眼看不到边际,歠(chuò)仇水如白色的绸缎一般从西北流向东南,而青黑色的弹汗山也隐约可见。在山顶上孔邑豪兴大发,又作诗一首,以明己志,同样,作好之后孔邑严禁众人流传出去,否则军法从事。
《登雁门山》【6】
雁门山上望峰峦,
古来征战几人还。
倘若卫霍今犹在,
旌旗直指弹汉山。
赵云等近卫一路上见孔邑作诗信手拈来,文才高绝,都佩服地无以复加。太史慈虽刚加入孔家军不久,但二十几日相处下来,见孔邑处事公允、礼贤下士、文武双全、志存高远,早已将孔邑认定为效忠的对象,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大破鲜卑、建功立业。“如此方不负此生。”太史慈心道。赵云心中则泛起愧疚之情,当初在雒阳听到孔邑结交宦官、花钱买官时,赵云心中颇为失望、不解,直至孔邑向他解释了自己的破鲜卑方略后,赵云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对自己当初的怀疑惭愧不已。贾飞虽然一开始对被孔邑诓骗为徒有些怨恨,但随着接触日深,他越来越佩服这个跟自己同年的经学老师,不但文武双全、年少成名,而且麾下人才济济、猛将云集,自己实在是文不成、武不就,唯有奋力追赶,同时他也终于理解了父亲的心意,若不是拜孔邑为师,恐怕他如今还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拼命三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