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元氏-第3/6页
从军职升迁上看,戴邵、秦泽二人可谓一步登天,一个直接升为屯长,一个从士卒变成孔邑的亲卫步卒统领,但是两人战功居首,戴邵曾任县尉,与孔邑相交莫逆,秦泽生擒左髭,膂力超常,故众人几乎无人不服。从俘虏分配上看,因霍弥、刘绩、孙晏、吴茂只需补满一屯,而戴邵、朱贞各需统领整屯山贼俘虏,来异需整合左髭等二十多骑,故戴、朱、来三人任务最重。来异还好,他身经百战,又在较技中完胜左秀,想来左秀对他是心服口服,但是戴、朱二人则需花些时间才能彻底驯服众山贼俘虏。为了帮助二人尽快掌控本屯,孔邑又从其他各屯中选了些什长、伍长充实到二人麾下,可见孔邑对二人的厚爱。
第三项是俘虏处置。不过昨日已经选出自愿加入孔家义从的俘虏,刚才第二项也议定了俘虏分配,后面只需静待左秀、李定二人回营即可。
第四项为下一步安排。因全国大疫,盛姬等人伤寒之症加重,孔伷决定在荡阴等到疫情减轻之后再往元氏赴任,孔邑便正好趁此机会将家兵和山贼俘虏整合、操练一番,以期在下次作战时能如指臂使。
三日之后,就在有人开始怀疑左秀、李定一去不返的时候,二人带着几车财物回到羑里城营寨,孔邑大喜,亲自出营迎接二人,又温言勉励一番,让二人颇为感动。左、李二人作为降虏,对孔邑所授军职非常知足,同时左秀对来异的骑术、避槊之法佩服不已,李定也很快为戴邵的武艺、豪爽所折服。众山贼俘虏见当兵还能拿薪俸,伙食也比山中好,都加倍苦练、不敢懈怠,生怕被赶回山中。从与左髭等山贼之战中,孔邑意识到弓弩兵和骑兵对战局的巨大影响力,便对弓弩屯和骑兵曲的训练格外重视,同时为防止有士兵贼性不改,违法犯纪,孔邑亲自任军法官,对偷盗、抢劫或奸(和谐)淫(和谐)妇女之兵士格杀勿论。因为众人每日只在营寨附近训练,不与外界接触,之后军中患伤寒之症者只有十几人,而且几乎一出现症状便被隔离开来,因此军中并未因大疫严重减员。
二十多天后,疫情渐止,遗憾的是盛姬和几个家兵都不治而亡,那个最先患病的大婢反而活了下来。盛姬跟随孔伷多年,又为孔伷生有一女孔嫣,故盛姬之死对孔伷打击不小,而十岁的孔嫣更是哭地死去活来,让孙氏、孔邑、吴苋等人颇为心疼。
二月底,孔伷等人辞别荡阴长、荡阴尉,再次上路向北行去。仍和之前类似,来异率骑兵曲为前部,孔邑率亲卫步卒、宋敏屯(弓弩兵屯)、刘绩屯、戴邵屯、朱贞屯护着孔伷等人的车架和粮草、行李为中部,而霍弥率本屯、孙晏屯、吴茂屯为后部,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沿着“邯郸广阳道”北行。也不知是因为冀州山贼被孔邑的勇名所摄,不敢重蹈左髭等人覆辙还是何故,之后的行程极其顺利,孔伷一行人出河内郡,经邺县、梁期、邯郸、襄国、中丘、房子,从荡阴出发五天之后,在三月初抵达元氏。
常山一名来源于前朝孝武皇帝时所创立的五岳制度【1】,五岳之中的北岳本名恒山,后因避孝文皇帝刘恒讳,将恒山改名为常山。常山最初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恒山郡,汉沿之,后为避孝文皇帝刘恒讳,改称常山郡,本朝光武皇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真定国和常山郡并为常山国,以元氏为国都。其实元氏最有名的地方不在县城里,而是郊外的万岁乡。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皇帝刘秀来常山元氏县平叛,贵人阴丽华从行,生明帝刘庄于万岁乡,后乡中建始生堂、梳妆楼以表纪念,元和三年(公元86年),章帝刘炟(dá)曾到元氏县寺正堂祭祀祖父刘秀,又到万岁乡始生堂祭祀父亲刘庄。
去岁黄巾之乱时,或许是怕像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一般被人抓住,常山王刘暠(hào)弃国而逃,故虽然仍称常山国,却是有些名不符实。孔伷在县寺中安顿下来后便先去拜见常山相,现常山相姓蔡,名胤,字子续,江夏郡鄂县人,去岁十一月就任,因蔡胤非党人名士,江夏蔡家亦非世家,故孔伷从未听说过此人。而孔伷为兖州名士,早年被符融荐于郡朝,至雒阳上计,得司徒胡广赏识,留为守尚书郎中,后遇党锢,隐居陈留,去岁朝廷大赦党人,孔伷被司徒袁隗辟为司徒掾,不久外放为元氏令。相比于蔡胤,孔伷显然名气大的多,故蔡胤虽然贵为秩两千石的国相,却对秩一千石的孔伷颇为客气,没有丝毫架子,让孔伷好感倍生,可惜这份好感并未持续多久。拜见过常山相后,孔伷便开始熟悉县中诸事,而孔邑则上午随父亲学习政事,下午去军营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