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冠婚-第3/5页





    第二天,与丁馥同里的邻居一早就向官府报了案,等雒阳令派人来勘察过案发现场后,整个雒阳沸腾了,丁馥全家上下二十余口,栗荣门客、家兵共四十多人全部被杀,丁馥、栗荣二人死状惨烈,首先是头颅不知所踪,其次手、脚皆被斩断,另外躯干也被砍成三块,几乎是被大卸八块,可见凶手对二人的恨意何其之深。因为丁馥、栗荣二人常欺男霸女,行违法犯纪之事,黔首百姓都拍手称快,但是栗嵩、栗荣之父和丁馥之父都又悲又怒,发誓挖地三尺也要抓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河南大侠刁进”,同时对刁进首级悬赏千金,对有关刁进的线索悬赏十金。

    因为雒阳令、河南尹、司隶校尉三府并查,很快官兵就在雒水北岸找到栗、丁二人的头颅,沿着雒水北岸往西追踪,不久官兵又在道边的树林中发现三具劲装汉子的尸体。群盗似乎在这里发生了内讧,在尸体的身下还发现了两个玉器,经多方查证,两个玉器正是从丁馥家中而来,于是官兵一路追到河南县刁进的家中,可惜扑了个空,有人看到几个骑士前一天便将刁进老母和幼弟接走,似乎是往西逃去。官兵无奈之下,继续向西追赶,一直追到弘农郡熊耳山附近仍是无所获,只得先回来复命。因司隶校尉冯方受到来自张让、栗嵩等人的压力,接连斩了好几个办事不利的官兵统领,可惜怎么也抓不到刁进此人。

    孔邑这几日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因为十一月、十二月是寒假,孔邑便待在家中,晨练导引术,上午读经,下午习武,而暮读群书。就在孔邑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这天傍晚突然父亲孔伷在后堂相召,看到在堂上一字排开的五副铠甲和刚才匆匆离去的来异,孔邑心中暗叫不妙,果然孔伷阴沉着脸问道:“阿稚,刘绩、赵烈、朱贞三人为何数日未归?”

    “阿父,孩儿有个弘农郡的同学怕回家路上遇到群盗,吾便命他们三个一路护送此生回家,估计他们三个要十几日后才能回来。”孔邑解释道。

    “是么?那这几副铠甲上的血迹是怎么来的?还有武库之中为何少了四副铠甲?”孔伷继续追问道。

    “少的那四副铠甲是被孩儿赠与那个弘农郡的同学了,这血迹孩儿委实不知。”孔邑装作很无辜地道。

    “孽子!五日之前的凌晨你为何从外面翻墙而入?!你以为我是瞎子么!!”孔伷见儿子仍在嘴硬,勃然大怒,从席上跃起,一脚踢在孔邑肩上。孔邑不敢躲闪,硬挨了这一脚后开始支支吾吾起来。

    “栗荣一案汝是否参与其中?”孔伷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把长剑,掣剑在手,用剑尖指着孔邑问道。

    “阿父,栗、丁二贼恶贯满盈,死有余辜,孩儿是在为民除害啊!”孔邑见隐瞒不住,索性承认道。

    “逆子!畜生!你真气死我也!我一剑砍死你!”孔伷边挥动长剑,边状似疯癫地道。

    “夫君,万万不可啊!”正在孔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孙氏闯了进来,她几步跑到孔邑身前,一把抓住孔伷持剑的右臂,一边劝说夫君,一边扭头示意儿子离开。孔邑从来没见过父亲发这么大的火,稍稍犹豫了下后便转身逃了出去。当天晚上,孔伷、孙氏二人在后堂一直商议至天亮,孔邑也是辗转反侧,一宿无眠。

    进入十二月,天子因黄巾之乱被平,再次大赦天下,并改元中平,故光和七年便改为中平元年。自今天子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即位以来,至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七年间,已有十七次大赦【3】,几乎每年一次,所以之前栗嵩猜到今岁仍会有大赦,可惜栗荣、丁馥还是被人刺死。虽然朝廷大赦天下,但是因栗嵩、栗荣之父与丁馥之父的悬赏仍在,故于巽和孙叙仍颇为小心,每日待在太学宿舍之中,足不出户,而孔邑自从被父亲发现自己参与了栗荣一案后,便被禁止出门,连吴懿、吴班兄弟来访都被孔伷谢绝了,差点没把孔邑憋死,幸好这几天连降大雪,天寒地冻,倒也无处可去。这天下午,正在孔邑打算去向母亲孙氏求情的时候,突然孔伷派人来通知他准备三日之后行“冠礼”,冠礼主宾经占卜定为袁术,而大将军掾韩卓被选为“赞冠”者。原来那晚孔伷夫妇商议之后,为了让孔邑收敛心性,决定提前为孔邑举行冠礼,并与吴苋成婚,另外孔伷为了避祸决定想办法外出到地方上任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