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夜袭-第3/7页





    “在。”孔邑高声道。

    “命汝为参军事,每日随方雄、吴匡入太守府参加军议,若夜袭建功,再上报朝廷一起封赏。”

    “诺。”孔邑惊喜地答道。

    文穆虽非党人,但亦非宦官一派,何况如今党禁或解,自然要对孔邑这个“党人之后”笼络一番,本来他想擢升孔邑为其兵曹属吏,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决定等等再说。知道方雄等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安排,文太守便挥手道:“军情紧急,诸卿快去准备吧。”

    “诺。”一阵甲叶碰撞之声后,方雄、吴匡、孔邑三人先起身退至门外,然后穿上履(lǚ)、靴,系好刀剑,转身离去,而文太守则看着三人的背影直至不见,才返身归席。

    回到南城墙,方雄、吴匡先派人清点了下今日的伤亡。今日虽然黄巾军只攻了半天,但是由于攻势猛烈,守军阵亡和重伤者达三百多人,尤其以西城墙的守军伤亡最为严重,达到两百多人。伤亡人数统计上来之后,方雄、吴匡很快便定下了夜袭的细节安排:由吴匡率八百多义从兵为前部,潜入城南黄巾营中,争取斩杀賊帅、烧毁粮草;方雄率七百百多郡兵为后部,两军以点火为号,前后呼应;其余两百多新募兵和一百多县兵则留守城墙,以防贼军慌不择路、夜攻城墙。另外方雄采纳了孔邑的疑兵之计,在方雄部出城击賊时,让协助守城的几千青壮跟在后面,多打火把,并高声呼喊,给贼军造成夜袭人数众多的印象。

    一切都安排好后,已是申时四刻(16点),贼军依然没有任何要攻城的迹象,同时不少小帅都被召集到城南的黄巾营中议事,这下更坚定了方雄等人对“賊有退意”的判断。因为吴匡部今夜任务艰巨,方雄便安排义从兵先去用飧食(晚饭),并抓紧时间睡觉,而郡县兵则继续坚守城墙。吴匡本来考虑到吴懿、孔邑等人的安全,想让来异所率骑兵屯加入方雄部,但是遭到了孔邑、吴懿等人的强烈反对,吴匡不像孔伷,并不对习武从军那么反感,反而对武勇颇为推崇,再想到有来异、王姓队率和众多骑奴的保护,也就不再坚持了。不过众人都不敢让孔伷知道,否则今夜孔邑就得被迫“卸甲归家”了。又过了半个时辰,到了酉时(17点),方雄见黄巾营仍无动静,便安排郡县兵也去用飧食、睡觉,只在城墙上留了少数值夜的郡兵和青壮。

    城南黄巾营帅帐之中,此时军议已经结束,帐中只在主位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正是陈留渠帅梁安【1】。梁安,字仲宁,陈留扶沟人,出身寒门,自幼习经,有济世之志,然而天意弄人,他先是苦于入仕无门,又在熹平二年(公元173年)的大疫中失去了所有亲人,几番挫折之后他接触到了“太平道”,深觉唯有大贤良师才能让平民百姓脱离苦难,以达天下太平。于是他不辞劳苦,前往冀州拜入张角门下受道,后来又被派往陈留,成为黄巾三十六方中陈留小方渠帅,信徒发展至六千多人。

    正月底,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大方渠帅马(和谐)元义被车裂,太平道事发,大贤良师星夜传檄四方,命提前举事,于是梁安在四天前率众围住了陈留,并命郡南六县(雍丘、圉(yǔ)、尉氏、扶沟、襄邑、己吾)中除雍丘外五县的信徒前往陈留会合,而雍丘因县丞为太平道信徒,已在昨日便被攻下,雍丘武库中的铠甲、兵器、弓弩也已在今日装备给了军中精锐。由于陈留郡府抓捕了城中的内应,梁安只能强攻,攻城三日不能克,甚至派精锐偷袭西城墙也被击退,再加上伤亡过多,士气低落,梁安便萌生退意。今日军议,有人提出“血战到底,誓破陈留”,有人建议“退兵雍丘,徐图陈留”,也有人提议“经略郡北,与东郡合”,众人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最终梁安决定明日继续攻城半天,如不能克,便退至雍丘,修整之后先略郡北,然后与东郡大方渠帅卜巳会合,再图大计。

    丑时(凌晨1点)将近,吴匡所率义从兵在校场集结完毕。在皎洁的月光下,看着眼前八百多战意高昂的步骑,吴匡先命人给所有人盛了一椀酒,然后他压低声音道:“健儿们,建功立业、便在今夜,不破賊营、誓不归城!”说完他一饮而尽。众人也纷纷一口饮尽,然后跟着道:“不破賊营、誓不归城!愿为司马效死!”却不敢放开声音,怕城外贼军警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