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夜袭-第2/7页





    孔邑本来站在一旁,此时便过来向方雄见礼道:“邑见过方司马。”

    “莫不是孔郎中孔公之子?”孔邑虽然一直在外黄求学,但是他在陈留郡也算少有才名,因此方雄一听孔邑之名便想到了。孔伷被禁锢之前曾为守尚书郎中,故方雄称孔伷为孔郎中,却不是医匠、大夫之意。

    “老方,你猜对了,他就是孔公之子。而这破敌之策便是他想出来的。阿邑,你把刚才跟我说的再给方司马讲一遍。”吴匡想到时间紧迫,便直接挑明道。

    孔邑将自己对“贼军下午不会继续攻城”、“贼军有退意”和“夜袭賊营当可破敌”的分析向方雄解释了一番,方雄毕竟从军多年,也多少看出贼军有些退意,因此,他很快便认同了夜袭之策,但是最终是否出兵还是要由文太守决定,于是方雄、吴匡、孔邑又急忙赶往郡守府,向文太守请示。

    文太守以经学入仕,从未经过战阵,他一开始听到“贼兵有退意”心情大好,后来听到“夜袭敌营”却有些迟疑。毕竟贼兵众多,即使伤亡三千多人,还有一万六千多人,以两千人对一万六千人,如何能够取胜?所以只是手抚长须,沉默不语。

    见文太守有些迟疑,方雄倒还沉得住气,吴匡却是有些着急,一是担心儿子吴班在外黄的安危,二是时间紧迫,若不尽早安排士兵休息,体力无法恢复,夜袭便很难成功。于是吴匡离席跪倒在地,高声向文太守请战,提出“愿立军令状,如若不胜,请斩吾头。”孔邑见吴匡如此信任自己,心中感动异常,也离席与吴匡跪在一处,朗声道:“邑愿随吴司马立军令状,誓死破賊。”方雄虽与吴匡没有深交,但是一直很佩服吴陵、吴匡兄弟的为人,此时见吴匡态度坚决,略微犹豫了下便也离席跪到在地,很明显是要和吴匡同进退。

    文太守其实心里很想早点破敌,但是一想到夜袭失败的后果就心中惧怕,因此虽然方雄、吴匡肯立军令状,文太守却是无法决断。堂上众人见太守沉吟不语,便纷纷发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也有沉默不语的,一时堂上乱成一团。这时主簿见文太守的眼光看向自己,便起身发言道:“明府,愚以为夜袭之策可行,不过为小心起见,却需将我军分为前后两部,两军前后呼应,胜可尽灭蛾贼,败则回城固守,不至于有倾覆之危。”主簿不愧为文太守心腹,很快便想到文太守所忧之事,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这样安排,既不用担心错失破敌良机,也不会因为偷袭失败而铸成大错,实为两全之策。果然文太守一听此言,紧皱的眉头便舒展开来,他先示意主簿坐下,然后环视堂上众人道:“诸卿以为此计可行否?”堂上众人见文太守如此相询,晓得文太守已经拿定主意,于是纷纷表示赞成。文太守见众人皆无异议,又想了想后终于下定决心,他豁然站起身,绕过身前的长案,来到吴匡等人身前,亲手将吴匡三人扶起,然后退后两步,突然躬身行礼道:“国难当头,蛾贼肆虐,陈留幸赖诸君浴血杀敌,得保城池不失,文某在此代陈留百姓谢过诸君。”

    吴匡三人不敢托大,见文太守躬身行礼,忙重新跪到在地。方雄、吴匡对视一眼,一同回道:“愿为明府分忧,誓死破賊!”

    文太守起身后神态一肃,先解下随身佩剑,然后高声道:“军司马吴匡。”

    “末将在。”吴匡昂首高声道。

    “破賊就在今夜,命汝率义从兵为我军前部,持吾佩剑,斩杀賊帅,还我陈留之安宁。”说完文太守将佩剑递给吴匡。

    “诺。”吴匡接过文太守佩剑,高举头上,以示尊敬。

    文太守满意地点点头,又道:“郡司马方雄。”

    “末将在。”方雄亦昂首高声道。

    “汝率郡县兵为我军后部,与吴匡部互相接应,共力破敌,不得有误。”

    “诺。”方雄接令道。

    文太守又来到孔邑身前,赞许地道:“吾闻孔公绪之子筹算无双,乃‘命世之才’,且性至孝,为救母千里寻医,日夜服侍榻前长达数月,今日得见果然一表人才、文武双全,此实我陈留之幸也。骑士孔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