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一-第3/4页





    戴冲,生于公元169年,年十七,戴邵族弟,受族兄戴邵影响一直苦练骑射,有从军之志。

    蔡胤,字子续,江夏郡鄂县人,常山相,买官而来,公元184年十一月就任。

    贾烈,武威祖历人,元氏左尉,公元184年从皇甫嵩征讨豫州、兖州、冀州黄巾,屡立战功,在皇甫嵩举荐之下任元氏县左尉

    陈邈,河内野王人,元氏右尉,买官出身,与国相蔡胤往来甚密。

    阎宗,年二十三(公元185年),元氏县廷掾,身长近八尺,方脸阔颐,性刚猛,有威严。(阎家千里驹)

    李粲,年二十一(公元185年),元氏县功曹史,能言善辩、有急智(李家麒麟子)

    郭弘,年五十六(公元185年),圆脸短须,面有威严,虽然须发灰白,但是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显然保养得不错。

    郭咸,郭弘长子,年三十四(公元185年),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唇上蓄髭,又斜挎长剑,显得英武不凡。

    郭贡,郭弘次子,被辟为南部督邮,监上艾、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六县。

    郭耽,因武勇为郡司马

    郭豹,阔脸大眼、燕颌虎髯,胯下一匹“豹子騧”,手执镔铁长矛。

    郭韬,郭弘三子,年十八(公元185年),圆脸微胖

    郭威,郡司马郭耽的次子,年十七(公元185年),身高体壮

    田汉,幽州广阳人,精于骑射,少时在鲜卑、乌桓中为奴,故能讲鲜卑话(口音奇怪的黑脸骑奴)

    刘虔,字敬之,常山元氏人,在县寺任田曹掾兼水曹掾,后为孔邑所举,被孔伷用为主记室

    贾飞,字叔翼,贾烈三子,拼命三郎,嗜酒。(身量不高,长脸尖颐、凤眼阔额,眼神中带着一股狠色)

    湛奴,父亲为羌人,母亲为被掳汉奴,年十三时因无法忍受父亲虐打母亲,趁父亲酒醉杀之,救其母归汉,被贾烈收留,从此为贾家门客。(身材壮硕、高鼻浓须、似有羌族血统,贾烈称其为军中力士)

    王恢,年二十七(公元185年),陈留人,曾随孔伷习经,后因父丧守孝三年,年初为孔伷所召为县主簿

    王彦,梁国宁陵人,年二十四(公元185年),学成归家后便被宁陵长辟为掾吏。王恢、王兰、王彦在孔伷门下被称为“三王”,皆为孔伷看重的入室弟子。

    孙俱,孙奕族弟,在胆气测试中作弊

    冯就,年二十二(公元185年),魏郡内黄人,初属黑山于羝根部,荡阴之战后加入孔家军,颇有些头脑

    文丑,中山国卢奴人,年二十一(公元185年),少游侠,为马商护卫,后杀了人为避祸逃到代郡,做了几年马贼,因好勇斗狠得了一个“中山铁狼”的名号,今岁(公元185年)才刚刚回到卢奴。(褐面虬髯、细眼高鼻、身材魁梧)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生于公元168年,铁胎弓为三石,须三百多斤才能拉满。(白袍银枪、身长八尺、白面无须、剑眉入鬓、姿颜雄伟)

    吴牛,后改名为吴疆,字元界,赵国邯郸人,生于公元167年(公元185年时年十九),黑脸大眼、一蓬乱须、力大如牛、矫健善走、性格善良,因跑地快被称为吴大脚。吴牛从小是个孤儿,在好友王累父母的照顾下才长大成人,因此与王累结为异性兄弟。今岁二月大疫时,王累父母双双染了风寒之症,王累为了筹钱给父母治病,不仅抵押了田产,还借了高利贷,如今利滚利已是欠下几十万钱之多,而王累父母仍是不治而亡。吴牛为了帮王累还钱,每日拼命帮人送信、送货,这次他送信到高邑后听说有人重金募兵,这才应募投军,一心就想赢得百金,帮王累还钱并给王累父母下葬。

    颜良,字令常(长、久、深之意),安平国党阳人,为赵国颜最之后,年二十(公元185年),生得虎头环眼、雄鼻阔口、身长八尺余、膀大腰圆,因脾气暴躁、声如巨雷而被县中轻侠少年称为党阳暴徒,堪称党阳一霸。

    麴义,出身凉州金城大姓,(公元185年时大约是年二十七,生于公元159年?)以骁勇善战称,祖上为平原鞠谭。前朝孝哀皇帝时,尚书令鞠谭受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谋反事件”的牵连被削职为民,于是率其子鞠閟(bì)“避难湟中、改鞠为麴”。麴义去岁率族人、门客、义从数百人随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屡立战功,后因不愿到地方上任职,皇甫嵩便上报朝廷,以其为佐军司马,统领凉州精卒八百余人,如今又委以募兵的重任(公元185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